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住宅的建设总量惊人。农村问题一直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我国仍有将近7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村建设模式大多为自发建造,如何认识与引导这些不断增长与变化的农村住宅,是建筑学界应当急切关注的问题。厨房一直是农民生活的核心空间,也是最能反映农民生活方式与生活状况的功能空间之一。灶是厨房的核心,而灶的形式是由燃料所决定的。本文通过对长沙农村地区30多个家庭的实地调查,研究燃料对灶、灶对厨房、厨房对农宅设计的影响。全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阐明了本研究的社会、经济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范围以及研究的方式与方法。第二章,从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三个阶段:严重缺能期、基本满足期、能源多样化,以及湖南地区能源状况及调研地区家庭能源利用特征:多能互补,生活能源消费趋于商品化,优质能源消费迅速增长。第三章,介绍了灶的历史与风俗,主要介绍了农村灶的类型、变化以及调研地区灶的利用情况。农宅厨房灶的功能不断简化,体积减小,并出现多灶并用的情况。第四章,通过介绍农村厨房的功能、体量、位置、室内家具的布置以及厨房的设备设施情况,分三个时间段选取不同时期典型家庭厨房进行建模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第五章,介绍了农村住宅的三种更新类型,分析了厨房布局对住宅的影响。阐述了农宅中主要功能空间:堂屋、卧室、厨房、杂屋、畜圈、厕所、客厅及晒场,并对这些空间的面积及比例进行研究,探讨了厨房与农宅其他功能空间关系的演变,最后总结了农村住宅的特点并提出了农宅发展对未来厨房的影响。结语,对文章脉络做了总结,并提出论文研究的局限与不足,呼吁广大学者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