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在之物”在康德哲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康德哲学的许多论点的基础,贯穿于整个康德哲学的始终。它是康德哲学认识论的归宿,又是通向伦理学的门户。只有读懂“自在之物”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康德的哲学。 康德提出“自在之物”是受了当时一些思想理论的影响,尤其是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影响。经验论与唯理论思想有许多对立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认识的起源、途径与结果三方面。它们的长期对峙与发展,为德国古典哲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但由于二者在认识方面的片面性,最终都陷入了死胡同。康德认为经验论与唯理论之所以陷入了困境,在于他们采取了以“认识符合对象”的认识路线,康德要颠倒这种路线,使“对象符合认识”。因此康德就要重新解释“认识对象”是什么。 “自在之物"的内容非常复杂。在认识论上,含有三层意思:一是感性的源泉。康德认为由于“自在之物”的存在,对象才能刺激我们的感官,才能产生感觉。如果没有“自在之物”,感性无从发生,经验材料无从提供,因此认识也无从开始。二是认识的界限。康德认为,“自在之物”虽然存在,但它是我们的认识所达不到的,因此它的存在意味着认识的一种界限,是认识不可逾越的标记。三是理性的理念。康德认为“自在之物”虽然不可知,但它可以作为思考的对象而存在。“自在之物”有着更深刻的意义。“自在之物”是现象世界的基础,没有“自在之物”就没有现象。人只能认识现象世界,而不能认识它背后的“自在之物”。“自在之物”可以展现为多种样式,而现象只是“自在之物”呈现出来的一个方面,人们认识到的现象只是以人的能力认识到的现象,自在之物还有人的能力所达不到的许多方面。因此,“自在之物”之所以不可知,是因为人本身的有限性。康德的“自在之物”旨在告诉人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要有所“畏”,要脚踏实地。 “自在之物”对以后的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自在之物”对黑格尔的影响,包括黑格尔对“自在之物”的批判以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