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寻找对高原夏季降水延伸期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的前兆信号,本文细致诊断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与高原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发现MJO的不同位相与高原东部降水间存在显著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寻找对高原夏季降水延伸期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的前兆信号,本文细致诊断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与高原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发现MJO的不同位相与高原东部降水间存在显著的时滞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MJO影响高原夏季降水的物理机制,并进一步利用数值试验进行了验证。首先,研究利用近40年的高原各站点逐日降水资料、MJO监测产品、逐日多要素再分析资料和卫星反演产品等多源数据通过带通滤波、EOF、合成分析等方法对MJO影响高原夏季降水的范围、MJO不同位相上高原夏季降水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和个例诊断。结果表明,MJO对于高原90°E以东区域(TPE)的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靠近南部水汽输送通道区域的降水具有极显著的调制作用。进一步分析MJO不同位相与TPE降水概率的时滞关系表明,MJO第4位相后第20天起TPE降水概率呈指数式增加,并且在第28天时达到最高值。通过分析2019年夏季拉萨站的两场典型降水过程,也能得到MJO第4位相与降水异常间存在的显著时滞关系,且这两场降水的水汽源头都指向大陆性海洋区域(MJO第4位相主体对流区域)。随后的研究表明,MJO第4位相后整个东印度洋—高原—大陆性海洋区域—东亚—西太平洋等区域都处在显著的准40天低频振荡当中,在0~20天内TPE区域处于对流抑制区,水汽和对流扰动不利于向TPE输送,而从第20天起这种现象有了反转。进一步分析表明大气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均对MJO第4位相发生后TPE降水的40天振荡起作用。动力作用表现为0~20天时段内气压梯度力从大陆性海洋区域指向TPE,加上科氏力的作用使得前期TPE上空为反气旋性环流而这种作用从第20天后有了反转。热力作用表现为MJO在第4位相出现后通过对流层中层凝结释放潜热在其对角线两侧激发出两个气旋性环流系统,分别使MJO具有东传和北抬分量,然后通过前期加强的TPE感热作用接力将北抬的MJO对流系统“抽吸”到了高原上空,在动力、热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造成TPE在MJO第4位相出现前期不利于产生降水,而从第20天起降水概率大大提高。最后,通过模式敏感性试验将MJO第4位相对流强度减弱8.15%后,经过20天的积分拉萨站降水量减少了68.89%,进一步验证了MJO第4位相与TPE降水之间的关系。通过动力、热力作用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热力作用对TPE降水的影响更为重要。
其他文献
通过卤化铜(I)和六次甲基四胺(L0)配体自组装合成了两个2-3D金属有机骨架(MOFs)。{[L0][Cu4I5][H2O]5[NH4]}n(1)和{[L0][Cu3Br3][H2O]}n(2)。化合物1是由Cu4I5簇和六次甲基四胺组成的二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的病例资料,探讨引起早产儿贫血相关危险因素及输血现状,改善早产儿预后及生存质量,为临床预防早产儿贫血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
2015年我国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其修订的重点之一是将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上升为法律制度。本文的研究旨在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法律制度实施的基本内涵、实施现状及问题所在和推进实施的路径和对策,以期为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法律制度有效实施提供有益参考。第一章以博弈理论、府际竞争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和区域治理理论为理论指导,围绕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法律制度实施的三大特征,即协作性、跨区域性和整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的飞速发展,山岭隧道的施工建设成了克服高程障碍和平面障碍的首选。由于隧道围岩的不稳定性,隧道的施工可能造成岩土体变形、地面沉降、塌方等灾害。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Ⅳ级、Ⅴ级围岩爆破开挖时二衬结构采用紧跟掌子面的方法。而二衬结构紧跟掌子面会导致爆破施工对二衬结构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所以研究爆破振动对隧道新浇超短龄期二衬混凝土的影响对隧道的施工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本
基于96个气象站数据,分析了1961-2015年青藏高原东部夏季(6-8月)降水主模态与北大西洋涛动(NAO)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两者关系的变化特征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夏季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全球经济变革,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经济和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竞争愈演愈烈。面对如此多变的大环境,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突显自身成本优势和获得长远发展。而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取自身成本优势,实现利润目标,就必须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建立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同时,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的成本计算与成本管控方法,能更好的促进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帮助企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燃料乙醇以其可再生、无污染、来源广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燃料乙醇的生产中,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凭借其能耗低、环保、操作安全
采空区重大瓦斯事故时有发生,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存在巨大的威胁。采空区空间结构十分复杂,在矿压作用下“自燃带”内冒落的岩块与煤矸石,孔隙尺度较小;“散热带”内的冒落岩块自由堆积,孔隙较大,呈缝洞组合的特征。采空区是岩块间缝隙、浮煤碎块间的缝隙、大空洞和遗煤体孔隙交叠嵌套分布的多尺度复杂介质,不符合多孔介质的特征。采空区内瓦斯爆炸火焰和冲击波的传播十分复杂,本文针对采空区的空间结构特点,基于Op
作为一项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和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y),人工智能的技术包容度与统摄力使其具备主导技术发展和推动社会形态转变的基本潜质,并且这一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交通、医疗、教育、法律、金融、传媒等诸多社会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人工智能又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多数研究也将新一轮科技革命称为智能革命。
对于许多电化学能源转换系统而言,发展用于氧析出反应的高性能电催化剂是十分关键的。经济可行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有前景的氧析出反应催化剂,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它们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