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和嬗变探索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ta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而生态环境的演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渐进过程,需要进行长时段的考究。探寻和重塑史前及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原貌,研究其演化规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这方面的综合研究在我国虽有起步,但还较为薄弱。本文正是在充分利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环境考古学、生态学、环境学及环境变迁学等学科的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希冀探明生态环境条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中国早期文明中心,并进而建立起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过程中的实际影响。 本文在第一章论述了史前及夏代生态环境史研究的基本问题,强调拓宽学术视野、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意义。为使人们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变迁有一较系统完整的了解,在第二章勾勒出第四纪全新世以前——即从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第三纪时期生态环境变迁的轨迹,对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构成该地域生态环境根基的黄土堆积、黄河的形成以及古人类及其创造的旧石器文化加以述论。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大约从距今8500-3000年前,我国出现了气候适宜的“仰韶温暖期”,在这一长达约5500年的时期内,从新石器时代革命、粟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文明中心地位的形成到夏王朝的崛起,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了中华早期文明演义的中心舞台。本文的第三章,在详细论述新石器时期生态环境面貌的同时,着重从粟作农业的起源及发展、大禹治水等方面,阐述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在促成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中心地位中的重要作用。 在第四章,对夏代的生态环境及其演化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在论述了《夏小正》为夏代中心地区历法的前提下,对其包涵的丰富生态环境内容进行了循名责实的探研。最后,对夏末旱灾肆虐、气候异常等开始恶化的生态环境加以考察,提出生态环境恶化是夏代覆灭的重要原因。 总之,本文首次较系统地对史前及夏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了探索,将仰韶温暖期的环境背景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文明中心的形成、早期的统一国家——夏王朝的兴亡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了较深入具体的论述。对《夏小正》也提出有新的见解。力图重塑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及夏代生态环境的面貌,丰富我国上古史的内容,并在早期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方面尽到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每日早晨服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社会也随之丰富起来,在以自由为特征的网络社会当中,自由的价值得到网络人极度推崇和向往,这是顺应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的。然而,纵观网络
多孔金属材料是金属基体和孔隙共同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结构分布和共用功能,在很多领域中应用效果良好。当前研究人员注重于研究多孔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旨在提高材料的性能,
剪辑在影视创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影视作品的二度创作。鬼斧神工的剪辑能把影片的艺术魅力渲染到最大,例如曾获奥斯卡最佳剪辑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其中剪辑的地位显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几十年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及企业集团,企业数目的不断增加也使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渐加剧。各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
以旅游交通为切入点,本文对成都市游客的交通方式选择进行了量化研究。作者研究了旅客出行决策过程中各种选择的相互关系,着重分析了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文章首先通过RP
<正>早读,顾名思义,即利用早晨的黄金时间,在大脑的记忆力特别强的时候进行复习旧知、预习新课而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般用时间20~30分钟。充分重视语文早读、努力提高早读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作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有效的记笔记方法。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一
基于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的研究是目前很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面增强光谱技术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