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分别阐述人权与民权的基本概念内涵作为全文的基础,通过比较人权与民权的概念,发展历史,主体以及权利(权力)属性的不同得出民权对于我国法治社会构建的不契合性并详细分析民权对于法治制度构架的不契合性的表现所在,最后通过对民权观念内涵的重塑,使民权在中国的观念能有所改变,让民权的思想与人权保障和法治民主接轨,并通过对立法,司法,行政上的制度完善,促进人权保障和法治社会的构建。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人权与民权的概述,主要从人权和民权的含义,价值以及权利特征属性进行概念的阐述,这样对人权和民权有基本的了解之后更有利于之后的比较。第二部分是对人权和民权发展历史的详细介绍,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任何概念的起源以及发展都是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价值的体现,对人权和民权的追根溯源是研究它们内涵的重点内容,因此对人权分别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人权时代论述至中世纪人权的宗教时代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倡导的近代人权,最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人权时代,每个时期人权的内容都在变化。而民权发展历史的重点则包括中国的古代传统封建时期到中国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之间的民权内涵的变化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人权和民权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对比,比较的目的是为更好的认识人权和民权内涵上的差异,第四部分是通过之前三部分内容的论述后总结出民权自身的缺陷所在,而这些缺陷是对法治社会构建的阻碍,更是对人权保障制度完善的威胁。第五部分的主要内容分为两点,一是对民权思想观念的重塑,如何重塑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过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借鉴,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后重新定义民权理论的含义;二是通过之前思想的重塑之后过渡到人权保障制度的构建之中,并在立法,司法,行政的制度完善上提出措施,实现人权的保障以及法治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