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自1963年starzl首次施行人体肝脏移植,发展到今天肝移植已被公认为是治疗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肝病的最有效治疗手段。正如现代外科许多新手术、新构想一样,肝脏移植最初起源于实验室,再应用于临床;而肝移植发展史上所取得众多进展,大多来自于动物实验。大鼠肝脏移植模型是肝移植实验研究中非常有价值、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其优点是:1)显微外科技术及套管技术已成功应用大鼠手术中,使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实验模型成为可能;2)有众多不同品系的近交系大鼠供选择;3)大鼠繁殖快,成本低,抗感染力强。4)大鼠肝移植手术可一个人完成,术后监测方便,实验影响因素易控制。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最早于1973年由Sun Lee等首先报道,1979年Kamada成功实施“二袖套法”吻合,极大的提高成功率。1980年Miyata应用“三袖套法”吻合,此二种方法各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后亦有在此二者基础上的各种改良“二袖套法”、“三袖套法”。 二、实验目的 采用“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并作些改进,以供器官移植实验研究。 三、材料和方法 供受体均为清洁级SD雄性大鼠,体重200-250g,供受体体重相仿。受体术前禁食10小时,但不禁水,供体术前不禁食、水。乙醚吸入麻醉。直视下清洁手术。采用作些改进的“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四、实验结果 供体手术约需25分钟,修肝约需10-15分钟,受体手术约需60分钟,无肝期为13-20分钟。在200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中,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术后管理经验的积累,在后30对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存活超过12天的有27只。12天内死亡的3只死因:1只为肝创面出血死于术后48小时左右;另2只为肝脓肿死于术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lllZ天。30天以下3只大鼠均死于肺炎;死于30天以上,60 天以下的1只大鼠死于胆道梗阻。在后10对大鼠移植术中,生存 期均在60天以上。 五、结论 大鼠原位肝移植难度较大,从麻醉、取供肝、袖套的制备到 胆道接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直接导致手术失败,术后 长期存活更需注意。在手术操作熟练前提下,注意手术技巧,注 意术后管理,将有助于术后长期存活率的提高。本实验用作些改 进的“二袖套法”建立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 术后长期存活率的0天以上)高,适于器官移植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