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行IVF-ET中患者控制性超排卵(COH)后的中医证候特点,对证候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研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临床研究对280例行IVF-ET的患者,采用文献调研、流行病学调查、专家咨询的方法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出IVF-ET中COH后的中医证候特点,且对280例患者进行证型分组,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个证型组患者的一般人口社会学因素、月经周期、生育史、病因、HCG日血清E2水平、获卵数目、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对相关因素与控制性超排卵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肾气阴两虚是COH后最常见的证型,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型,再次为肝郁气滞兼血瘀证型。在一般人口社会学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未显示证型分布的差异。在月经、婚育史中,月经周期未显示证型分布的差异,孕次、流产次数显示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因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中,各病因的中医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存在男方因素未显示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四组证型HCG日雌激素水平存在差异(P<0.05),各组证型间获卵数目未显示出差异。是否发生OHSS在各证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孕次≥3次,COH后患者肾气阴两虚证型和脾肾阳虚证型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孕次。当流产次数≥2次,COH后患者肾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孕次。各病因中因排卵障碍因素行IVF的患者COH后易出现脾肾阳虚证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因素行IVF的患者COH后出现肝郁气滞兼血瘀证型的几率与因其他因素行IVF的患者相比要高。肾气阴两虚组患者HCG日雌激素水平低于其他组。COH后呈现脾肾阳虚证型的患者相比其他三种证型的患者来说,发生OHSS的倾向相对高一些,而呈现肾气阴两虚证型的患者发生OHSS的倾向相对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