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同志指出:“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引导青年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能够‘增益其所不能’,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堂,伴随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如何系统、科学地评价实践育人成效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纵观国内相关论述,大多学者还停留在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及实践模式的论证上,对于实践育人评价机制的研究较为匮乏,仍处于探索阶段。借助当前西方国家教育评价模型发展的浪潮,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育人成效评价模型,能够为我国实践育人成效评估开拓一种新的行为范式。通过引用适切于我国实践育人发展态势的CIPP模型,搭建由育人环境基础能力、育人资源配置能力、育人过程行动能力、育人成果绩效能力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及相应的观测点构成的社会实践育人成效评价体系,理论上可以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丰富,实践上也有利于更好地指导高校实践育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良与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以试点高校H大学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实践育人取得的实际效果作为评价样本,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H大学的实践育人成果评价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分析结果证明本文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围绕CIPP模式在实践育人成效评价上的应用,提炼出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试点高校评价结果,并使其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以期能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普遍启示,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提升育人成效,更有效地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