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出租车罢运、停运事件逐渐增多,出租车司机与公司之间矛盾升级,“黑车”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国当前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不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治本之策则在于改革政府管制。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政府在新时期的新目标和面临的新任务,政府管制改革也应当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主题来展开。本文试从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背景出发,以重庆市出租车行业为个案来探析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改革问题。本文包括绪论在内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献述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和研究内容。当前出租车行业停运、罢运事件频频发生,黑车多、服务质量差以及司机与公司矛盾升级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以重庆市出租车行业为个案来展开政府管制改革研究。本文研究所用到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结合服务型政府来研究政府管制,为政府管制改革提供方向,明确管制是为了服务。第二部分梳理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政府管制的关系。服务型政府是民本、责任、法制、有限和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下的管制区别于管理型政府的管制。服务型政府需约束政府管制,这是因为政府管制可能带来“寻租”等腐败现象;政府管制过度会防碍市场和社会自治作用的发挥;有选择性的政府管制则导致管制不足和缺位。服务型政府下的政府管制构建需实现几个转变,即放松管制与强化管制并重;从管制过度到适度管制;从暗箱管制到透明管制;从弱约束管制到依法管制,从低效管制到高效管制的转变。第三部分介绍了出租车客运和出租车政府管制的相关内容。出租车客运服务既具有私人物品属性又具有一定的准公共物品属性,这就决定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政府对出租车市场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过度竞争、负外部效应和信息非对称性所造成的市场失灵。这部分最后还介绍了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框架,主要涉及数量控制、租价管制、服务和安全标准管制等内容。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重庆市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政策。主要涉及市场准入管制、总量控制、租价管制、区域经营管制和服务标准管制。并认为出租车政府管制政策不是割裂的,而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管制体系。在整个管制体系中,价格管制是核心,总量控制、准入管制是支撑:为了保障政府定价后出租车经营者的利润,政府实行准入制度、排斥潜在进入者、限制竞争。同时租价管制、经营权的有偿使用又要求实行区域经营,割裂市场。在这一管制体系下,最终酿成了诸如出租车停运、罢运等一系列事件。第五部分分析了重庆市出租车行业管制效应。在现有管制下司机和公司的矛盾尖锐,黑车多和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准入限制导致司机与公司利益分配不均;总量控制导致供给不足;价格管制致使资源配置低效;政府管理失位、缺位和管制滞后等造成管制的低效率。因此本文认为现有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与服务型政府要求存在偏差,出租车管制急待改革和完善。第六部分,针对重庆出租车行业现有管制下存在的问题,本文试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对策。出租车业政府管制需要改革和完善,政府管制的改革和完善需以建构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应遵循竞争原则、服务原则和善治原则。在借鉴国内外出租车业政府管制改革的经验上,本文认为重庆市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改革重心是放松经济性管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对企业和个人的激励作用;政府放松对出租车行业的管制并不是意味着政府管制的结束和政府责任的放弃,而是说政府应把有限的精力用来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重点强化服务和安全等社会性管制;最后管制改革还需完善出租车行业立法和提高管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