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中柔性桩–土界面接触特性研究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3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桩属于典型的摩擦型桩,摩擦型桩承载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桩侧阻力的发挥,而桩侧阻力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桩土接触面的工作性状。本文主要以水泥土桩作为研究对象,以接触力学、摩擦学及胶凝材料学等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直剪试验、扫描电镜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围绕桩﹣土界面接触特性,对柔性桩﹣土接触面强度影响因素、桩﹣土接触面细观孔隙率影响因素、柔性桩荷载传递影响因素展开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水泥土桩﹣土接触面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单变量控制法,对影响桩土接触面强度的部分因素,如界面粗糙度、水泥掺入比、含水率、养护龄期,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土的接触面强度与界面粗糙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当粗糙度不超过临界粗糙度时,表现为粗糙度越大,摩擦角越大,而粘聚力随接触面粗糙度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水泥掺入比的改变对粘聚力的影响较大,且水泥的掺入量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存在最佳水泥掺入比(约为0.21);含水率对摩擦角的影响最为明显;粘聚力与摩擦角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有所增长。(2)桩土接触面细观孔隙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扫描电镜常用的三维孔隙率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其计算方法的利弊与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改进的三维孔隙率计算模型;基于大量试验数据,采用MATLAB软件实现计算,试验结果证明了改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对水泥土﹣土接触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试验,并通过对其孔隙率的计算,分析了水泥掺入比、含水率等因素对接触面孔隙率的影响;从水化反应产物的联结状态出发,对接触面强度的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3)水泥土桩荷载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考虑楔角的荷载传递关系表达式,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桩﹣土相对刚度、楔形桩的楔角、桩长等因素,对柔性桩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桩﹣土相对刚度对桩的荷载传递的影响是相对的,主要取决于地基破坏的形式;楔形桩的楔角对桩侧阻力的发挥具有决定作用,楔角越大,越有利于桩侧阻力的发挥;在理想均质土层中,桩侧阻力分布形式只与楔角有关,而桩顶荷载大小无关;所有桩型都存在桩端阻力强化效应。
其他文献
加筋土挡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挡结构,以其显著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建工程。然而由于加筋材料的多样性和筋土作用机理的复杂性,单纯依靠任何一种计算方法对加筋土挡墙的设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已经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环境影响。当今世界,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甚至破坏的原因有很多,如钢筋锈蚀、冻害以及侵蚀环境下的
区域约束混凝土既是采用由纵筋和箍筋组成的约束钢筋在特定的区域对构件进行有效约束,由于约束钢筋提高了受压区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和极限抗压强度,从而使区域约束混凝土构件的承
管桩在设计之初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并具备较高的竖向承载力,而水平承载力则相对较弱。近年来,土体侧移导致管桩承载力破坏的事故日益增多,为防止此类建筑病害的发生,提高管桩
嵌岩桩是我国桥梁、港口及建筑工程中采用较多的基础型式之一,如何合理确定嵌岩桩的竖向承载力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考虑三维应力状态下岩石的强度特性,对
  本文首先从薄壳理论基本假设出发,导出了不仅能考虑薄壳中面位移产生的非线性项,而且考虑了含初始应力张量的非线性有限元的增量平衡方程。从而使得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考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铁系统、盾构法隧道、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及共同沟等各类地下建筑物大量兴建,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促使从事地震工程的研究人员和岩土工作者
学位
随着列车走行速度的提高和轴重的增加,轨道过渡段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涉及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较少,也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因此,系统地研究轨道过渡段的力学特性和设计计算理论,对高速
由于花岗岩残积土存在的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量的增加,需要更好的理解和量化花岗岩残积土的性质和行为,为花岗岩地区的基坑支护土石方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岩土工程技
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HPFL)是一种配置受力钢筋网的高性能复合砂浆薄层结构。关于HPFL加固法的大量试验结果表明:(1)HPFL加固层材料本身不但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