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分类研究及文献整理,给出了中国芫菁科昆虫名录。根据已知分布地,进行了中国芫菁科昆虫区系分析。统计了中国芫菁科昆虫在我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地,并运用GIS、SPSS软件等,绘制了芫菁科8族的地理分布图,确定了每族的多样性分布中心及特有分布区;同时对芫菁科昆虫在我国动物地理区的形成顺序和亚区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芫菁科昆虫的地理分布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从地理分布角度探讨了芫菁科科各属或种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芫菁科8族的分布中心我国记录的芫菁科昆虫共有2亚科8族26属202种,约为世界记录种的6.73%。其区系构成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古北,东洋,东洋-古北。其中古北型为主要区系类型,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青藏区的青海藏南亚区,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应为中国芫菁科昆虫的丰富度中心和分布中心及热点地区。8族的分布中心分别为:齿角芫菁族的分布中心为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豆芫菁族的分布中心为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绿芫菁族的分布中心为青藏区的青海藏南亚区;斑芫菁族的分布中心为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和青藏区的青海藏南亚区;短翅芫菁族分布中心为青藏区的青海藏南亚区;齿芫菁族的分布中心为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和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栉芫菁族的分布中心为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细芫菁族分布中心为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且由芫菁科昆虫的扩散和分布顺序为从北到南,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知芫菁科昆虫各族的扩散顺序(由近及远)首先是齿角芫菁族,斑芫菁族,栉芫菁族,之后是齿芫菁族,然后是绿芫菁族,短翅芫菁族,细芫菁族,最后是豆芫菁族。2.中国芫菁科昆虫分布区的支序分析由特有性简约性分析(Parsimony analysis of endemicity, PAE)分析可知,芫菁科昆虫在我国各区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东北区,蒙新区,华北区,青藏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该顺序的形成主要与芫菁的食性及第四纪冰川期活动有关。第四纪冰川期,气温骤冷,南方大多数物种灭绝,北方芫菁得意侥幸存活,且在温暖时期扩散到南方。3.中国芫菁科昆虫26属进行属间聚类分析。在分析结果中,眼芫菁属,琴芫菁属,齿角芫菁属,圆角芫菁属,短角芫菁属,异角芫菁属,角绿芫菁属,这7属聚为一类,且其相似性指数为1.000。大概是因为属中含有极少的种且均只分布于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4.中国芫菁科昆虫亚区分布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发现:(1)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附阿尔泰山地)与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聚为一类,这这可能是由于大兴安岭亚区包含了阿尔泰山地,而阿尔泰山地跟天山山地距离很近,地貌类型及气候类型等相似,其二者的动植物分布亦很相似。且在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是发现其分布于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的芫菁很大一部分是存在于阿尔泰山地,故聚为一类。(2)青藏区的羌塘高原亚区和东北区的松辽平原亚区单出来不与任何一个亚区聚为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