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广西生猪出口竞争力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ieyu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猪在世界各地饲养极为广泛,在中国,生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肉类来源,生猪的饲养也是中国农户最为普遍的农业副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国时期,作为农业省份的广西,每年出口的货物数量最大的首推谷米,其次便是牲畜。而在出口的牲畜中,又以生猪的出口量为最,生猪出口规模在广西整个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广西每年通过梧州、龙州、南宁海关出口的畜产品,其价值至少占总出口值的20%以上,其中以1915年比值达到最高,主要畜产品出口值为3,716,673海关两,占当年广西商品出口总值的69.9%。但是由于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加上疫病的蔓延,政府职能的缺失,这一时期广西的生猪饲养并未能大规模发展起来。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主要论述本文选题的来源、目的,并探讨了国际竞争力与畜产品竞争力的概念,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部分是实证部分,首先论述了民国时期广西生猪的喂养及出口情况,从喂养生猪的自然条件、生猪的运销过程及出口量值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广西境内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保证了粮食产量,也为农户饲养生猪提供了较多的饲料资源,所以生猪的饲养几乎遍及了一般家庭,广西有超过80%的农家及各圩镇的酒坊、米店喂养生猪。随着生猪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促使经纪业、收购行等相关行业的出现,并形成了生猪出口的运销贸易网络。然后本文从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史料数据,建立评价广西生猪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价格、出口贡献率和出口增长优势指数等四个指标,运用经济学理论及相关史料记载,建立起一个测算广西生猪出口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显示:第一,民国时期广西生猪贸易竞争力指数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即省内生猪消费尚不需进口,但从生猪出口量在省内出栏量的比重来看,每年只有约10%的生猪用于出口,出口量有限;第二,与全国生猪出口价格相比,广西的生猪出口价格明显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猪出口竞争力优势。这一优势主要是由于基因遗传因素、气候因素和农户喂养习惯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广西本地生猪的体型比华中、华北、东北等地的生猪偏小。第三,生猪出口贡献率有一定的波动,特别二十年代以后,广西生猪出口贡献率日渐走低,市场比重不断减少,而且从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来看,生猪出口并未表现出持续竞争力,期间波动较大,出口增长较为缓慢。总之,民国时期广西生猪出口存在一定的竞争力,但其出口竞争力并未持续增长,相反日益表现出下跌趋势。并且受到当时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入三十年代后,广西生猪出口竞争力日趋下滑。最后,论文针对广西生猪出口贸易的变化,分析了影响生猪喂养及其出口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其他文献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一个国家和地方整个安全体系的战略基础。粮食安全,对于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
<正> 在市场经济中,当不存在关联方关系时,企业间的 交易一般不会轻易接受不利于自身的交易条款;在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而且交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革命使人们生活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化时代对原有的办公模式的冲击使得行政部门需要针对原有的审批方式加以改变,那便是通过现代信
我国现行的森林法律法规大都基于行政管理角度制定的,因而对民事权利有所忽略。由于制度规范不健全,林权权属不清,权能没保障,流转不规范,现实中造成乱砍乱伐现象,人们造林护
中国花鸟画在唐代已渐趋成熟,以工笔花鸟为主要面貌。花鸟画的独立成科则到了五代,出现了以大师个人命名的两种风格,即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代表了中国花鸟画工笔与写意
探讨现当代艺术史,抽象主义必是一个不可绕过的课题。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它依然以独特的魅力影响和吸引着无数的艺术家。20世纪80年代,中国抽象水墨在西方抽象主义的启发下
近年来,长沙市的建筑业的发展异常迅猛,由此带来的是能耗的急剧增长,特别是暖通空调和卫生热水能耗,达到了建筑能耗的60%以上。可见,降低建筑能耗,特别是降低暖通空调及卫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逐渐从分散向集中转变,财务共享服务逐渐成为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主要发展趋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设立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在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时,通常会涉及到所得税的会计核算问题,然而,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其账务处理也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以
上海"百联"合并案件又一次引起了有关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问题的探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大都没有将企业合并从共同控制和非共同控制这个角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