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关乎民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房地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扩大内需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正面作用。随着住房市场化的浪潮,伴随而来的是房价过高、居民无力负担高额房价,这严重影响了公民的生存。而住房保障制度就是保证公民生存权、关乎民生的重要的福利制度之一。实现居者有其屋是政府不可忽视的责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发展水平有巨大差异。中央政府负责制定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地方政府则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将政策细化,并实施政策。因此,各个区域的实际住房保障水平也不尽相同。不同住房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各个地区的实际住房保障水平是否适宜,怎样让各地政府更好的发挥住房保障的职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在本文中,针对我国住房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化问题,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在社会保障理论、住房保障理论,梯度消费理论等的基础上,首先确立了住房保障水平影响因素选取的原则,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住房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搜集原始数据,初步对不同省市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将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三类,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然后利用相对住房保障水平来对我国各地区实际住房保障水平进行评价。结合国外发展住房保障的经验对我国这三类地区的具体的住房保障方式和住房保障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