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变刚度影响的RV减速机动态设计理论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RV减速机对传动精度、传动效率、噪声和使用寿命的要求,首先通过建立整机动力学模型对RV减速机的动态传动特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然后,在动态传动特性的基础上,以最大传动扭矩为优化目标,进行了最佳齿廓修形量的计算。最后,结合动态传动特性研究以及齿廓修形量优化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摆线轮实际啮合区间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由于RV减速机关键部位的刚度决定了整机的传动特性,以石川公式为基础,综合考虑了重合度对直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建立了行星齿轮的接触刚度公式;通过分析滚针轴承以及圆锥滚子轴承的径向载荷,建立了其对应的径向时变刚度模型;在摆线轮与针轮间啮合刚度的基础上,增加针轮与针齿壳间的接触刚度,以此建立了更加准确的摆线轮接触刚度模型。在动力学方面,建立了29个自由度的RV减速机时变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然后根据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摆线轮的动态接触应力、整机的动态扭转刚度和动态传动误差,为摆线轮齿廓修形量的优化计算和提高整机寿命以及传动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摆线轮最佳齿廓修形量的问题,通过建立影响其传动特性的多因素耦合关系模型,并提取设计变量。在满足传动精度、许用接触应力、传动扭矩等传动特性的约束条件下,以最大传递扭矩为优化目标,采用优化算法自动选取摆线轮的啮合区间并进行优化计算,从而获得了最佳齿廓修形量,并通过制作样机论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针对动态传动特性分析时摆线轮啮合区间难以确认以及齿廓修形量优化计算时约束冗余的问题,以关键部件的时变扭转刚度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了配合间隙的影响,根据实测整机扭转刚度值计算出摆线轮的扭转刚度值。并根据啮合点位置连续性以及摆线轮初始啮合点位置随扭转刚度的增加而不改变初始啮合点位置的原理,计算出满足扭转刚度要求的摆线轮所有的啮合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种扭矩下的摆线轮啮合区间的分析,获得了摆线轮的实际啮合区间,从而可以建立更加准确的动力学模型,并且为齿廓修形量优化计算提供了更加合适的约束条件,同时也为逆向工程研究RV减速机的齿廓修形量提供了必要基础。
其他文献
溶液聚合反应中常常都有固体颗粒的参与,例如在聚酰亚胺和聚磷腈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添加固体催化剂,可能产生固相的副产物,产物也可能是微球等。因此对固相颗粒的分布进行实时
运用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在生理pH(pH=7.40)条件下,碳纳米管对马来酸氯苯那敏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无碳纳米管存在下,马来酸氯苯那敏均主要以
品类管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由Brian Harris创造出来,在1997年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宝洁公司等供应商共同引进中国。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外资零
<正> 病例一张××,男,40岁,工人。患者1974年开始出现间歇性血尿,每年发作8~9次。经西医作各种化验及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诊断为"特发性血尿"。并用西药止血、组织胺、抗痨药
以2-氨基-4-甲氧基-6-甲基三嚷、甲醛、甲酸进行甲基化反应,合成N-甲基三嗪。考察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N-甲基三嗪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2-氨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