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部分学校儿童青少年开展横断面调查,全面掌握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流行现状,进一步探讨人口学因素、膳食情况、营养健康知识、体力活动和视屏时间等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发现超重肥胖的高危群体和主要危险因素,为日后本地区开展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部分学校的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膳食行为、膳食类型及频率、营养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测量。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以一对多的方式指导监督调查对象自填问卷。采用Epi Data和excel进行数据录入与初步整理,采用IBMSPSS17.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通过X~2检验进行超重肥胖的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统计推断检验水准α=0.05,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调查对象超重肥胖现状:在6300名儿童青少年中,共筛查出超重779人(男生485人,女生294人),肥胖487人(男生275人,女生212人),超重率为12.4%,肥胖率为7.7%,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20.1%,高于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超重肥胖水平(19.3%)。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23.9%;女生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16.2%,男生超重肥胖总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2)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段、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居住地、吃早餐情况、进食习惯、早餐和晚餐的进食方式、膳食模式、营养健康知识得分、每周上体育课天数、每周参与大强度和中强度体力活动天数和周末玩游戏时间等因素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有关。(3)多因素分析结果:相较于男性,女性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555(95%CI:0.487,0.632)。相比居住在城区,居住在县城和乡镇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更低,OR值分别为0.720(95%CI:0.625,0.828)和0.565(95%CI:0.446,0.715)。年龄较大者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低于年龄较小者,13-15岁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是9-10岁的0.719倍,16-18岁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风险是9-10岁的0.605倍。早餐进食方式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相比在家吃早餐,在学校吃早餐是儿童青少年患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01(95%CI:0.643,0.997)。进食习惯上,与吃饭吃很饱才停下来的儿童青少年相比,基本吃饱和吃半饱是儿童青少年患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73和0.706。膳食模式上,倾向于高糖高脂型膳食模式是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Q4组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是Q1组的1.301倍。体育课是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每周上体育课天数超过4天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是不上体育课的0.541倍。周末玩游戏是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周末玩游戏时间为1-4h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是不玩游戏的1.455倍,周末玩游戏时间超过4h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是不玩游戏的1.649倍。结论: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部分发达省市水平,上饶、九江、景德镇、鹰潭等市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尤其突出。超重肥胖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县城和乡镇的特点,且随年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相比在家吃早餐,在学校吃早餐的儿童青少年患超重肥胖的风险更低。与吃饭吃很饱才停下来的儿童青少年相比,基本吃饱和吃半饱是儿童青少年患超重肥胖的风险更低。越倾向于高糖高脂型膳食模式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高。与不上体育课的儿童青少年相比,每周上体育课天数超过4天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更低。儿童青少年周末玩游戏时间越长,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高。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应为儿童青少年创造健康的饮食环境,鼓励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减少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