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被引量 : 108次 | 上传用户:wadfg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自2001年秋季进入实验探索以来,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仍然面临如何实现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的问题。由于已有研究更多偏重于对课程实施的个别或局部问题的研究,而对问题的本质及课程基本理论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在此,以马克思实践哲学方法论为指导,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首先,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取向,从实践层面把握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及本质。一是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以重庆和贵州两地的559位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特点,并对各种变量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二是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对选取的9位中小学校校长和12位中小学校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到9所中小学进行课堂观察,对访谈和观察得出的结果向受访者反馈并得到同意后,再运用于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城乡中小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中小学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小学与中学在课程的开设情况、师生的课程认知、活动资源开发、活动方法运用、课程保障机制、课程主体参与度六个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师生的课程认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最为关注的,依次为主体参与力、实施方法、资源开发、保障机制,这表明了课程主体因素在课程实施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研究呈现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开设上存在着“计划”与“执行”分离;师生的课程认知上存在着“熟知”与“真知”同一;课程内容上存在着“一维”与“多维”分离;课程实施方法上存在着“单一”与“多样”分离;课程保障机制上存在着“制定”与“监督”缺失。其根源在于:传统教育价值观影响了课程计划落实;教师的感性直观认识的片面性影响教师的课程认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指导力的局限导致课程内容分离;传统教学思维定势使师生在活动方式上缺乏创新;未纳入升学考试科目导致课程保障机制缺失。其次,运用理论思辨方法,一是从马克思实践哲学本体论出发,依据课程的性质和教育价值来判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及“何以存在”。按照思维结构与系统演化规律,围绕“知识”、“能力”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体论发展的逻辑体系。在实践中,认清人们在“本体论”问题上的绝对化、虚无化、理想化的片面认识。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生活教育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的哲学、教育学、课程和教学理论基础。透过教育实践的需要,从加强学生生活体验,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目的定位,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对课程本体的界定和目的定位,向人们呈现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观点,为人们形成完整的课程认知提供了基础。再次,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个整体,一是以马克思哲学实践主客体观为理论依据,以此定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客体性质,构建课程内在结构体系。具体以课程决策主体、监督管理主体、研究主体、实施主体、协作参与主体、评价主体在内的多主体统一,与课程目标、内容、组织、评价、方法、资源等多维客体统合,建立主客体之间的“校内”、“校与校”、“校与社”多层统合,使主客体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关系。二是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法论意识淡漠,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法论归为:指向理论研究的课程研制方法论和实践操作的课程实施方法论两方面。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不仅应注重哲学方法论一系统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方法论一教育科学方法论一课程方法论的纵向指导和影响;还应重视与学科课程方法论的横向联系和借鉴,形成纵横交错的方法论立体体系。在实施层面,探讨了实施的方法论原则,并分别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多维主题融合、“学校+基地"内外资源整合、多种活动方法分级运用模式,然后进行模式整合,形成课程实施的动态复合模式。在一定的原则和模式指导下,提出国家宏观层面和学校微观层面的具体实施方法;同时,发挥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利用Second Life虚拟空间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平台,能让有网络信息资源的学生快速及时地模拟完成活动的开发实施,以弥补学生在现实中无法开展的主题活动的不足,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和方法。最后,在具备了完整的课程内在结构和合理的方法论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系统性思维为立论基础,不断实现主客体要素的整体性生成。由于课程内外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整体性生成又处在变动之中,由此建构综合实践活动多元动态生成模式,提出了以课程主体自觉为前提的观念路径、行为路径和发展路径来保障课程的整体性生成。这一模式和策略已通过实践案例,在一定范围内验证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东亚体育学校校刊》对近代以来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反思与探索。主要结论:该刊从军国民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近代学校体育"外求"之路以及体育的功利性目
精准脱贫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精准扶贫跟踪审计是促进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大数据境遇下,应该深化相关技术及思维的应
生态环境在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的同时,还为社会经济的腾飞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长期以来人类抱着征服自然的心态对资源进行盲目的开发和利用,这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自
非营利组织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共部门和个人的捐助,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往往受到限制。非营利组织在自身运作上存在较大弊端,无法通过自身的运营实现资源的获取,非营利组织如何能
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析翻译方面的研究开始涉及许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维奈和达贝尔内提出了一种翻译过程中的分类法,在词汇、信息和句法结构三个方面对法语和英语做了比较和
<正>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呈现出飞速发展的乐观态势。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我国,部分地区、部分人群的贫困依旧是阻碍我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近代广州出版的172种体育文献的考察分析对其作一概述,此外就近代广州体育文献出版的特征进行详细的论述,认为主要存在着理论专著不足、报刊停刊随意以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郝更生的体育思想。结论:郝更生体育思想源于留学美国春田学院修习所得,同当时的时局及任职于中央体育行政主管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它的基本内容为教育化
为了响应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本文针对江西省政务服务手机软件"赣服通"的发展问题开展研究,详述了"赣服通"的理念、发展现状及问
<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自治区结合实际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