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图阿拉城满族建筑形式解析及其传承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离抚顺市内100多公里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这座古老城池曾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是联系传统满族民居和后金宫殿建筑的纽带。新宾满族自治县作为传统满族的聚居地,经过了几百年来的时间沉淀,拥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记录着满族民俗文化与建筑在历史进程的发展与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面临着经济落后、民族特征流失和旅游开发等压力下,赫图阿拉城逐渐失去了满族民族特色。主要是因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原有的少数民族地域建筑发生了文化断层。同时,由于当地政府在2004年开发设计时,并未从赫图阿拉这样的历史建筑的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考虑,导致这座老城被开发后如今反而成为了一座“死城”。  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赫图阿拉城这样一个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能够从中找到一条适合满族传统建筑形式的传承与发展之路。文章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叙述满族文化起源和满族传统建筑形式的演变,通过实地调研介绍赫图阿拉城内建筑的概况与现状,然后从建筑学的角度,即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形式特点,比较分析关外赫图阿拉城与沈阳故宫这两处满族传统建筑在材料、结构、形式方面的特点,以此来探究后金政权下不同时期的满族传统建筑的形式特点。接下来,从艺术学的角度分析比较两者的建筑装饰,并进行实际的设计创作研究,希望从中能够寻找出一种适合当代背景下的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的传承方式。最后,总结出一条适用于赫图阿拉城传统建筑形式传承与发展的途径,用以彰显满族地域特性、树立满族区域形象。  本论文属于建筑学研究领域,并且涉及艺术学、设计学、旅游学、民俗学、地域文化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从多学科、多角度的解析以赫图阿拉为典型的满族传统建筑形式文脉的价值所在,即历史价值、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希望借助本论文的契机,能够为满族传统地域建筑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持,为满族新建筑装饰形式的营造及传承发展民族建筑文化之路提供导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随着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推进,国内的企业必然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者,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引进并实施适宜的设计管理体系是企业
一、发展和特征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命名的经济自由区,是1547年意大利在热那亚修建的雷格享自由港。17、18世纪,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自由港开始在西欧风行起来。1898年,德国建
木材资源短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面临环保压力、纸和纸板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对制浆造纸业在未来数年的发展提出挑战。面对这些问题,造纸企业无疑将提出
法国纳比派大师勃纳尔,跨越了后印象派和现代主义的鸿沟,在多元化的世界和艺术潮流中,以自身内心的独立性,对绘画进行了综合性的探索,通过自身的观察和体验,多方汲取涵养、兼
伴随着中国“入世”,保税区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形势,与时俱进,开创保税区海关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With Chi
绘画属于视觉艺术,它拥有自己独立的视觉语言。一幅画的外在综合效果是复杂的、综合的,有色彩、笔触、画面肌理等众多元素,而当我们剥离了这些后,画面的具体形象逐渐隐退,新的图形
期刊
自出现第一台激光器和稍后提出用激光引发热核聚变反应四十年来,人们对热核聚变规划实现的可能性有了某些变化。显然,它的实现技术难度很大,虽然原始思想非常简单: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