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角度谈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ianyi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跨国商务谈判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商务活动。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研究中美商务谈判具有重要意义。已有不少学者对两国谈判风格的差异做过研究(Pye,1982; Blackman,1997;Salacuse,1998;Graham,2004)本文旨在从跨文化角度对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一种谈判风格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文化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作为一种文化的核心部分,价值观的差异是影响中美商务谈判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们应处理的社会关系中。在中美商务谈判中,价值观在社会关系中的差异,就可能表现为双方在决策方式、谈话风格、平等性、法律观念、时间和效率等方面的差别。了解这些差别有助于我们领悟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减少中美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误解和障碍。本文将运用经典跨文化沟通理论,如Hofstede(1980)和Bond(1988)提出文化差异5维度模式: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势距离,不确定规避,男性倾向-女性倾向,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及Hall(1976)提出的“强环境”文化和“弱环境”文化,结合影响谈判风格的主要因素,初步构建一个跨文化谈判的理论框架。本文共五章。第一章从文化入手,介绍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价值理论:Kluckholn及Strodbeck提出的6个价值取向和Hofstede的5维度模式,并对这两种理论作了对比分析。随后,文章又介绍了谈判的的基本特性及相关谈判理论,如Ting-Toomey的面子协商理论(Face-negotiation thoery),Weiss的RBC模式和12个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变量,Salacuse的影响谈判风格的10个文化因素。在综合了Weiss的12个文化变量和Salacuse的10个文化因素后,作者提出了初步的“谈判风格框架”,为后文中美谈判风格比较提供了结构。第二章重点阐述了文化对谈判的影响。对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级社会-平等主义,“强环境”文化和“弱环境”文化这三对代表中美文化差异的典型价值取向作了深入探讨,并结合Hofstede的5维度模式,提出了影响跨文化谈判的六大因素-“文化框架”。基于Salacuse关于谈判风格的研究,本文第三章归纳了影响中美谈判风格的八种因素:谈判目标,个人风格,交流方式,时间观念,情绪控制,合同形式,决策方式以及冒险程度,并以此为“谈判风格框架”,对中美谈判风格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为了证明并运用所提出的理论框架,本文第四章采用了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案例1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的谈判场景,结合对当事人的非正式采访和谈话而编写的,其分析主要运用了第二章提出的“文化框架”。案例2引用了一个经典的跨文化案例,旨在运用“谈判风格框架”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本文所提的理论框架作出综合的论证及运用。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了本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突发事件在网络中迅速传播,进而影响事态变化,为公共秩序及社会局势带来严重影响。突发事件的演化研究已成为内容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
数字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 ,促使了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发展与成熟。数字图书馆已经发展成为网上文献信息中心 ,扩大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模式以网页为服务平
化湿法是治疗湿邪为患疾病的主要治法。新安医家对湿病的治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又颇具特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汪机巧用参芪,益气升阳健脾化湿;孙一奎温阳益气健脾化湿;王意
电脑音乐对于人们的音乐生活,已经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无论在音乐教学还是音乐创作方面,电脑音乐提供了音色素材的崭新领域,开拓了创作技法的广阔天地。电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完全否认了经验“证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具有把经验证伪原则推向极端的片面性 ,理论界对此问题基本上作出的是肯定的结论。本文通过对“可证
文化史是中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史在整个历史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加强文化史的教学,可以从
本文以苏州大学公体排球选项课女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在普通高校女生体育课中开展气排球教学可行性进行了实验论证,实验班学
自从网络文学这种新的文学现象产生后,文学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也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如对网络文学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学特点的描述,对网络文学与网络技术关系的探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是否正确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梳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