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英国女作家 J.K.罗琳(J.K.Rowling)发表了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第一部,在其出版后的三年里,该系列小说年年名列畅销书籍榜首,并多次荣获“史上销售最快的书籍”称号。目前,该书已创造了世界出版史的奇迹,在全球销量突破了一亿册,并被翻译成61种文字。此外,这套系列小说还获得了包括“英国图书奖”、“年度儿童图书奖”、“英国雀巢聪明书”等在内的许多图书大奖。而其作者也从不名一文的一位普通单身母亲一跃成为当今西方社会家喻户晓的人物。随着这部系列儿童小说的畅销,对于它的种种评判也成为当代文学评论界和儿童文学界的热门话题。有的评论认为该系列故事构思严谨,富有机智,鲜活有趣,节奏明快,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当然也有评论认为该作品过分宣扬了邪恶、巫术和魔力,并不适合做儿童读物。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哈利·波特》已经是少年儿童和部分成人中最受欢迎的读物了。
在当代社会,由于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电子传媒的迅速发展,文学阅读的传统地位已经受到挑战,并逐渐被人们忽略。可是就在这种背景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却在英美乃至世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图书抢购和阅读热潮,因此,从某中程度上可以说是《哈利·波特》“拯救”了当代文学。而其成功的原因更值得人们去思索。
事实上,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纵观所有对该系列小说成功原因的解析,我们发现大多数评论聚焦在对作品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述等文学技巧方面,鲜有对其成功的外部原因——深厚的文化底蕴,20世纪广为流行的幻想文学背景以及读者接受等原因进行分析的。而且即使是对文本本身的分析,大多也只是从某一两个角度来着重阐述。因此,这些评论无法全面而系统地解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广受欢迎的真正原因。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论文将结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其成功的原因展开较全面的探讨。
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单概述了《哈利·波特》广受欢迎的事实,同时简要介绍了作者罗琳以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内容。第二部分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着重分析该系列小说成功的原因。其中对内在因素的探讨主要围绕小说的文学性特征展开,包括作者的创作思想、作品的主题、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述等方面;对外在因素的分析则围绕该系列小说被读者接受的原因展开,包括被接受的前提——作品产生的文学和文化基础以及作品与读者兴趣之间的吻合等方面的探讨。第三部分结论一方面进一步总结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广受读者欢迎的原因,指出其成功经验对当代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的创作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也指出由于该系列小说尚未全部出版(第七部),对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