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卫星组合定位系统算法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位导航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全球导航系统可以在全天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导航、授时等诸多服务。目前用卫星实现导航不但在民用而且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用户接收机的定位精度与用户可见卫星数量、卫星空间位置分布有很大关系。在城市高楼或者河道峡谷等特殊地貌地区容易形成观测盲区,且卫星空间分布差容易导致定位精度降低。这些情况的出现会使导航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在某一卫星导航系统故障或者受到干扰,就会影响导航精度或者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主要研究接收机受到遮挡时的导航情况,讨论了四种系统相互辅助测量的多模组合导航的设计思想。即将不同系统的观测量值结合起来,改善卫星可见性、提高观测精度。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研制本国所完全拥有的卫星导航系统,所以将多种系统融合定位也是研究的一大热点。   本文首先介绍四种正在或即将运行的卫星定位系统,讨论组合卫星定位的实现方案;然后比较了四种卫星系统在轨位置,可视性,可见时间的异同点;接着研究了组合卫星定位精度以及选星算法;最后利用EKF和PF滤波算法对组合卫星定位跟踪技术进行了仿真。研究组合卫星定位技术获得了以下成果:   首先,介绍了GNSS的卫星在轨的特点,研究了多模系统组合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卫星运动方程,分别对四种卫星系统的可见卫星数目、卫星天空图和高度角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四种卫星系统的异同点和定位性能。比较了有无遮挡两种情况下,用户可见卫星数量的变化。   然后,仿真研究多模组合定位对系统精度因子的改善。分析定位系统的三种星座选择算法。并对三种选星算法的复杂度、运算时间与精度进行对比分析。改进了最大体积选星算法,与最小GDOP选星法相比,具有实时性高,技术简单等优点。研究了在有遮挡的条件下选星算法对几何精度的影响。   最后,实现了两种组合卫星定位跟踪算法的对比研究。在多模卫星组合使用情况下的,运用适用于组合系统的EKF和PF滤波算法。仿真分析了跟踪的轨迹和距离误差,表明EKF和PF算法能够很好地对目标的运行轨迹进行动态定位跟踪,从而证明了多模卫星组合定位算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移动通信正在产生革命性的飞跃,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LTE作为继3G之后国际上主流的新一代通信标准,被称为3.9G或“准4G”,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
随着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公共设施安全管理的迫切需求,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智能视频监控已经变成一个活跃的研究热点。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传统视频监控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移动网络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微支付的研究比较活跃,一方面在传统微支付机制的基础上,改进扩展了相关的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信号的调制样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信号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成为军民领域十分重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业务需求的带宽越来越大,然而无线频谱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业界也面临着频谱资源紧缺的问题。认知无线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因为具有频谱效率高同时对色散和偏振模色散有极强容忍性等特点而受到了光纤通信领域的广泛关注,但由于OFDM长符号间隔及采用相干检测使得它对激光相位噪
移动通信技术正朝着高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和高有效性的方向发展。协作中继技术的提出,打破了无线移动终端体积受限无法通过多天线技术获得空间分集增益的弊端,受到普遍关注和研
LTE-A作为LTE的持续演进技术,将提供上行500Mbps、下行1Gbps的更高的峰值速率。为保证系统达到协议标准规定的峰值速率,同时降低软件对基带芯片的资源占用,确保基带芯片处理能力
LTE作为3G的演进,整体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采用OFDM/MIMO作为其核心传输技术,在20MHz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和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取消电路交换采用全分组包交换,取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高效、便捷、可靠的信息传输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高速宽带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成为发展的趋势所在。OFDM技术作为一种拥有多种技术特点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