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人们生存在无处不在的潜在风险中。由于风险的日益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实际行动来捍卫安全的生存环境。其中矿石、油气的开采导致的后果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如空气污染、雾霾肆虐。人类在享受因采矿业快速带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硕果利益的同时,也在饱受着随之而来的风险所带来的痛苦与挣扎。多年以来,国内关于群众反抗采矿项目的案例报道此起彼伏。因此本研究将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居民们对采矿业的风险感知和利益感知情况,并通过矿区和非矿区两类地区城市居民的对比与分析,探讨风险感知、利益感知两个方面对集体行为倾向关系以及可能的内部机制,从而找到此类群体事件的一些原因,进而给地方政府,采矿企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制定的关于采矿业社会许可经营调查问卷,对全国各大城市居民进行网络问卷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286份,其中来自矿区地区居民的问卷1005份,非矿区居民问卷1281份。通过对两类地区居民的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在对采矿业总体了解情况上,70%的居民都认识不到2个采矿人员,且对采矿业的了解程度的总体水平比较低,男性比女性相对了解更多。80%以上的居民获取采矿业信息的最多渠道都是“互联网”。(2)矿区与非矿区居民的风险感知水平都高于利益感知水平。且矿区居民的风险感知水平显著高于非矿区风险感知水平。在性别差异上,矿区居民中男性风险感知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而在非矿区居民中性别差异不显著。(3)两类地区居民都倾向选择不满但无奈接受、协商谈判行为,但存在显著差异,矿区居民选择平静接受行为显著多于非矿区居民,而非矿区居民比矿区居民在选择协商谈判、行政司法、集会游行等行为更多。同时存在性别差异,矿区居民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选择协商谈判行为,而在非矿区居民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选择行政司法和集会游行行为。(4)两类地区居民的风险感知总水平及其维度中除生活消费维度,与集体行为中的平静接受行为以及信任有显著负相关,利益感知总水平及其各维度也与平静接受行为及信任有显著正相关,与行政司法、集会游行行为有显著负相关。信任与风险感知呈负相关,与利益感知正相关。集体效能感与利益感知及风险感知中的生活消费水平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感知水平感知相关低(5)风险感知,利益感知分别对集体行为倾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和正向预测作用,信任对风险感知与集体行为倾向,利益感知与集体行为倾向的关系都起到中介作用。集体效能感只有在非矿区居民的风险感知与集体行为倾向的关系中有调节效应,而在矿区居民的二者关系中则调节效应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