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意农业旅游需求、路径、模式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旅游作为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且可行路径,由于无序竞争导致市场良萎不齐,广州农业旅游亟待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农业的蓬勃发展为农业旅游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通过相关文献综述发现,国内关于创意农业旅游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从创意旅游的角度,创意农业旅游的核心是旅游者的参与性互动,创意农业、旅游活动以及旅游者的创意互动三者的有机结合;从创意产业的角度,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造,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重塑旅游产业体系,形成创意农业旅游。  本文尝试以广州为研究区域,以创意农业与创意旅游有效融合为研究视角,探讨广州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路径及模式。  供需现状分析。供给方面,对广州自然资源、客源保障、相关支撑条件和农业旅游发展历程、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广州拥有良好的创意农业旅游资源,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求方面,对广州城市居民创意农业旅游需求意愿进行调查发现,农业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旅游休闲方式,但总体评价不高,其中对休闲娱乐与产品体验两个项目满意度最低。对于新生事物创意农业旅游,市民普遍持感兴趣的态度。通过旅游“推力—拉力”和需求特征差异分析,进一步了解城市居民创意农业旅游动机与需求偏好。  理论提升。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提出创意农业与创意旅游的有效融合是实现创意农业旅游的有效方式,其中价值创造机理是二者融合的基石,本质是形成新的创意农业旅游价值链。本文从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探讨二者融合的动力机制,提出四种融合路径:资源开发路径、产品设计路径、产业融合路径和创意人才发展路径。最后借鉴台湾创意生活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广州创意农业与创意旅游融合模式,即CEP模式,C(Culture/Creativity/CreativeIndustry)是指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E(Environment/Experience)是指本底、环境和体验;P(People/Creative Process/Creative Product)是指创意者、创意过程和创意产品。从三个层级进行CEP模式构建:第一层级强调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第二层级:通过对在地知识、在地文化以及在地资源的利用,最终形成具有广州创意农业旅游地方特色的“在地文化”;第三层级是形成核心知识(在地文化和科技、美学创意)、深度体验和高质美感(空间或生活美学体验、产品设计或包装的美感、创意或文化运用价值感受)。最后结合广州创意农业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制度融合、产品融合、营销网络、服务标准、市场培育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作为水分与能量平衡中的关键变量,精确的蒸散估算信息对于深刻理解气候变化、水循环及陆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至关重要,遥感信息是实现面尺度范围的蒸散估算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地
学位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日益得到人们的推崇和青睐。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快与乡村旅游理论发展滞后之间不协调,文
南岭及其以南(岭南)地区属于我国的中低纬度地区,其气候受亚洲季风影响极为显著。对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深入研究,非常有助于了解亚洲季风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然而,由于频繁的人类
随着乡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的非农化速度也随之加快,致使人地矛盾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离城市较近的郊区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建
冰川是气候变化最灵敏的指示器,气候变化是冰川进退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冰川快速大面积退缩,20世纪80年代以来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植被由于能够吸收温室气体中的CO2,并具有巨大的碳汇
本文在总结和分析盐渍土中水分和盐分迁移的机理、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河岸边的荒芜盐碱地和耕地布设试坑,观测了地温、水分和盐分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季节冻
甘肃陇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区,蕴藏了许多大型金矿床。因此本地区一直是矿产地质调查勘查工作的重点。研究西秦岭徽县尹家坪地区金矿床对于认识卡林型金矿床有重要的找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成果最集中的地域空间,是地球表层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最活跃的场所。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改革开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