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2>FeMoO<,6>及其复合体系的制备和电磁特性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ya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双钙钛矿型氧化物Sr<,2>FeMoO<,6>由于其具有室温磁电阻效应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物理共混法制备出了 Sr<,2>FeMoO<,6>、Sr<,2>FeMoO<,6>/CuO、Sr<,2>FeMoO<,6>/La<,0.67>Sr<,0.33>MnO<,3>以及Sr<,2>Fe<,1-xMoO<,6>系列化合物,通过XRD、SEM、AFM、PPMS等测量手段对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电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结果: 1)成功地合成了在不同温度烧结下纯的多晶Sr<,2>FeMoO<,6>化合物,X射线和结构分析表明,所有样品均属于四方对称结构,空间群为P4<,2>/m;烧结温度对样品的Fe/Mo位有序度有较大影响,烧结温度越高,Fe/Mo位有序度越大。 2)对多晶Sr<,2>FeMoO<,6>的磁测量表明,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与烧结温度也有很大关系,烧结温度越高,样品饱和磁化强度越高;1373K烧结下样品的电磁测量表明,在10K-300K温区内出现了低温区半导体导电行为到高温区金属导电行为的转变,且当外场为300000e、温度为10K时样品的磁电阻高达16.25%,低场磁电阻也有2.8%。 3)复合体系Sr<,2>FeM<,oO<,6>/xCuO(x=0.1-0.5)的磁测量表明,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CuO复合量的增多而降低;对于x=0.1的样品电磁测量结果显示,电阻率较复合前呈数量级增大,且在10K-300K整个温区内呈半导体导电行为;在外加磁场300000e、温度为10K时,样品的磁电阻有增大到了33.6%,低场磁电阻也增大到了9.3%;而对复合体系Sr<,2>FeMoO<,6>/xLa<,0.67>Sr<,0.33>MnO<,3>(x=0.1-0.5)的电、磁测量表明,样品饱和磁化强度随着La<,0.67>Sr<,0.33>MnO<,3>复合量的增多而增大,电阻率也呈数量级上升,其高场磁电阻和低场磁电阻分别达到了32%和14.2%。 4)对Fe位掺Ni的Sr<,2>Fe<,1-x>Ni<,x>MoO<,6>(x=0.1-0.4)系列化和物的结构分析表明,Ni的掺入使得Fe/Mo位有序度增大了,且SEM显示Ni的掺入细化了样品的晶粒;磁测量表明,随着掺Ni量的增多,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显著增强,分析认为是由于B位有序度的增大使得Fe<3+>和Mo<5+>之间的反铁磁耦合增强,导致样品饱和磁化强度增强。
其他文献
磁光效应是光与具有磁矩的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法拉第效应是一种最重要、应用最广的磁光效应。本文主要理论阐述和分析顺磁性氟化物()在低温、脉冲强磁场条件下的磁特性,以及法拉
基于宽禁带Ⅲ-Ⅴ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在短波长发光器件、光探测器件以及抗辐射、高频和大功率电子器件方面有着广阔应用前景。本论文在系统总结了国内外GaN材料制备的研究历史
学位
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HT-7托卡马克装置上中子伽玛辐射特性以及对聚变中子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来研究托卡马克上的光中子行为。   伽玛辐射测量是利用一套高分辨的伽玛测量系统
学位
本文主要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掺杂氮化铜的制备和光电性能以及器件的应用。首先研究了金属Sc掺杂氮化铜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有效的改良了薄膜的热稳定性和调节光学带隙。然后进一步研究了氮化铜光电学性能的应用,发现金属Mo掺杂氮化铜提高了薄膜的光电响应性能,应用于新型的光电探测器。最后基于Mn掺杂的氮化铜薄膜可以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提高了基于纯氮化铜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稳定性。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