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历史叙事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经典叙事学在西方逐步兴起,相对于60、70年代以文本为研究中心的结构主义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跨越了文学叙事的局限,将“叙事”的范畴延伸至广义的文化现象及社会历史语境中,更注重叙事学的跨学科、跨媒介研究,而历史叙事正是其进行跨学科探究的一种成果,为我们阐释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多新的发展空间。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被赞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的作品也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历史画面,为后人认识俄罗斯特有的民族性格、精神风貌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诗人短暂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独特的历史观洞察并感知现实世界,不断将目光投注于普通民众身上,极力捕捉历史真实再现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关系,以传达下层人民最真实的人性需求;他始终坚持孕育俄国历史的民族文化根基,站在现在与未来的角度将历史视为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历史上几次重大战争与农民暴动的本质根源中揭示当今社会发展的真正着力点,以突显人民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叙事不仅是普希金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不可或缺的叙述手法,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独特的历史观和艺术风格,是重新认识普希金的一种新视角,极具探究价值。本文主要以普希金的历史叙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以诗人不同时期、不同文体的历史题材代表作——历史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叙事诗《波尔塔瓦》、《铜骑士》和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为文本,从诗人独特的历史观切入,探究普希金历史意识的生成及历史叙事的文本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阐释诗人笔下的文学作品运用了怎样的历史叙事策略来艺术化地呈现历史真实,以及这种历史叙事策略所呈现出的不同叙事效果,从而彰显出文学作品中历史叙事的独特之处及文学特性,以期从一个新的视角深入探究普希金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价值,以及这种历史叙事方式对现代文史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绩效管理体系的导入和搭建。从具体的实施效果看,在某些企业,绩效管理对于牵引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营造新的组织氛围,最终推动组织目标的实
儿童阶段是接触世界并培育三观的关键时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构建符合现实需求的主题性区域背景下美工活动,以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促区域活动效率与幼儿艺术
本文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搭建探究舞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提出假设与预测性问题,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相互观察中,比较分析、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