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的收缩功能进行研究评价。 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37例(A组)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4例(B组)作为对照组。利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右房内径(RAD)、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S),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分别测量两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将两组所测的相关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A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右房内径与B组相比有明显增大,A组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低于B组,且两组数据做统计学对比差异均有意义(P<0.05),A、B两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及应变率从基底段到中间段到心尖段逐渐减低,A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较B组降低,A、B两组除年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参数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传统超声心动图法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均可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收缩功能,当有心心肌受损,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下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作为一种可定量分析右心收缩功能的方法,其敏感性好且准确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