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任的影响困素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fish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信任受文化、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交往、风险知觉以及经济地位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是一种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也是一种社会资本。人际双方的信任付出是利益计算的结果,也可能包含有某种“本能”的心理倾向。本研究在“关系”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讨。首先澄清了心理概念的心理结构,其次着力研究了被信任者的个人资本因素对信任者的影响。再结合有关“关系”研究的成果,最后提出了人际信任的三阶段模型,并对其相应的内部机制进行了讨论。  采用字词联想法对信任概念的心理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信任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认知评价、心理状态、互动行为、个性特征、行为规则和人员共六个方面。研究结果也提示,人们的信任观念主要是针对“外人”的,与特定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并具有明显的利益期待和责任分享倾向。  面孔吸引力与可信任判断显著相关。面孔呈现方式影响可信任知觉。抽象刺激条件下,人们对中等面孔吸引力者的可信任判断最高;形象刺激条件下,可信任性随可信任者的面孔吸引力增加而显著增高;信任者的性别在可信任判断中无显著作用,但可信任者的性别对信任判断有显著影响;人们的可信任性判断随可信任者的年龄增大而增加。  职业是一个重要的人际信任信息源。以大学生为被试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各种职业的可信任水平不高,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家、教师和军人、农民、心理咨询师、律师、警察、运动员、医生、司机、服务员、公务员、记者、城管、演员、导游、商人、江湖黑帮;对机构的可信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央政府机构、教育机构、银行机构、司法机构、体育竞技、地方政府机构、新闻机构、医疗机构、演艺圈;女性对教育机构、地方政府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可信任判断高于男性,而男性对演员的可信任性判断显著高于女性;网民对职业的可信任判断与大学生类似,但对政府官员倾向显著不信任;结果提示职业的可信任性判断与信任者感受到的潜在威胁、社会资本、职业期望等因素有关。  职业刻板印象是职业认知的一个重要形式。研究表明,相对中性职业来说,正性弱势职业以及负性强势职业刻板印象对该职业运用暴力会赋予更多的谅解和容忍,而同一积极事件起的作用也受刻板印象的制约,负性强势职业者的积极事件的动机可能会受到更多的怀疑。同一事物的效价因职业性质不同而不同,表现出淡化效应。  日常生活中不同性质的事件,对人们之间的人际信任有不同的影响。事件对自己的消极后果越严重,人们评价其对双方人际信任的影响越大,消极事件涉及到人际关系中的对方越多,对信任的破坏也越强;事件的消极评价与个人的需要满足程度有关;男性比女性更注重人际关系事件对人际信任的损害,而女性比男性更看重个人能力和品性对人际信任的损害。  经济差距对人际信任有消极效应。经济水平相近的个体更容易产生人际信任;人们之间的经济差距越大,不公正竞争期待也越大,但背叛期待无显著差异。  信任背叛的消极后果与双方关系的性质有关。在囚徒困境情景下,无论对方是否作出了坦白选择,人们都更倾向于对家人选择不坦白,而对陌生人选择坦白策略;人们对家人的背叛容忍力更强,而对陌生人的叛变容忍力最低。无论是制度性消极事件还是情义方面的消极事件,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远比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容易破坏,而熟人之间的信任又比家人之间的信任更容易破坏。对家人违背信任比熟人和生人背叛信任更容易获得宽容,传播以及报复的意愿也更小;生人关系更容易受制度性破坏事件的冲击,而对熟人以及家人关系来说,对“情义”方面的辜负远比对制度违背辜负信任的消极影响大。  综合以上的研究结果以及有关“关系”研究的已有成果,本文提出人际信任的三阶段模型。即人际信任可分为生人信任、熟人信任、家人信任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在信任的基础、心理期望、维持手段以及背叛后报复的可能、形成和维持因素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三个阶段之间具有发展的连续性,也都存在着向不信任转化的可能。  每个人际信任阶段不同的心理期望与对方实际行为的匹配情况成为解释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心理期望包括过程期望和结果期望两种。不同的人际信任阶段,心理期望有特定的差异。关系、情景、知觉到的威胁等是影响期望的主要因素。初始信任所包含的期望与对方实际行为匹配越积极,双方的人际信任越得到强化,初始信任所包含的期望与对方实际行为匹配越消极,双方的人际信任越得到弱化。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大部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由于体衰会经历相当长的慢性病带病期,患病期间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需要有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单位制逐渐解体,基于单位制而形成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也面临着瓦解的境地,因此,公众的社会服务供给成为难题。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
随着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进修汉语,学习文化。出国意味着要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气候不一样,食物的味道也不习惯,在一个陌生的
教育期望是个人对教育目标追求的具体态度,代表着社会成员在考虑现实环境后,对于成就目标的追求。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的不同态度、评价,根源于人们在各种社会地位上的分布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庞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的关注点是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笔者在查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