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类补贴与新兴产业培育——基于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学者们对新兴产业培育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应运而生。论文在Dixit和Stiglitz(1977)模型的基础上借鉴Krugman(1980)的方法,将R&D补贴、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三类补贴都导入模型,并考虑市场竞争效应,利用一个两国模型来分析不同类别的补贴对产能和研发投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基于100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验证理论模型的结论并相应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R&D补贴培育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大效应在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强度较小时,呈现正向效应;并且市场竞争效应较弱,R&D补贴的技术进步效应(研发投入)明显。在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强度较小时,R&D补贴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大效应;但如果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强度足够大时,则R&D补贴将会阻碍企业的研发投入,产能水平也将会下降。尤其要注意生产补贴对R&D补贴产生技术进步效应的阻碍。另外,市场竞争较弱时,R&D补贴会促进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反之,则会阻碍企业的研发行为。  (2)生产补贴培育新兴产业时对技术进步(研发投入)有阻碍作用,而对产能扩大有正向效应。若生产补贴不断增加将会不可避免地与R&D补贴形成竞争,最终会抑制企业的研发行为,甚至会使研发投入萎缩殆尽,无益于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对于新兴产业来说,牺牲技术换取产能扩大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3)出口补贴在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效应(研发投入)方面有阻碍作用,而其产能效应(营业收入)的实现在R&D补贴强度较低时则是明显的。企业出口产生的规模效应依赖于国外市场的需求大小,虽然在较低R&D补贴强度下,出口补贴可以扩大企业的出口规模,帮助企业先在国外市场做大并逐渐获得竞争优势,前期甚至在较高出口补贴存在的前提下,企业仍会获得部分利润,但出口补贴对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技术进步)的贡献却是消极的。
其他文献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一直是无线通信研究的热点,而关于它的设计方法也非常多样.基于实际搭建的Load-pull系统测试得到的数据设计实现了2.4 GHz的GaAs场效应管的功率放大器.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势必会越来越严重,而与之相应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环境管制政策也将不断加强。而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发展模式,再加上环境污染本身的累积性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所参与的国内外分工不断深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若要实现稳步且可持续增长,必须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