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养老基金支出压力也在不断显现,然而,我国的养老基金收入并未如预期那样出现较快的增长,从2013年开始,一些省份的养老基金开始收不抵支,而截至目前这一数量已经高达7个,并且收支缺口不断扩大,其中黑龙江省的收支缺口已经达到196亿元。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内抚养比和总人口抚养比连年走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是否可持续的严重问题,因此,研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增速逐年下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生命周期理论下,家庭在工作时期进行储蓄以维持退休后的消费水平,为了使家庭福利最大化,家庭将按照工作期间和退休期间保持消费平滑进行储蓄。本文通过典型事实分析发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直接挂钩的社平工资逐年增长,直接提高了养老金缴费基数的下限。缴费基数的提高加重了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缴费负担。在较重的缴费负担下,为了维持当期合理的消费水平,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将会降低私人储蓄,并且随着缴费基数的不断上涨,私人储蓄将会被继续挤出,直至私人储蓄耗尽,为了维持当期消费,参保家庭不能不采取“少缴、短缴”养老保费,甚至退出参保,造成了逆向激励和制度性挤出,从而抑制养老保险收入的提升。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利用2004-2014年全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缴费基数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回归模型,分析缴费基数的增长对养老金收入的影响,此外,出于满足外生性和相关性的要求的考虑,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工具变量,本文回归结果中,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的符号为负表明缴费基数的增长会带来养老基金收入的减少,缴费基数每增长1个百分点,养老基金收入下降7.8个百分点。考虑到我国不同省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较低和我国人口流动较大的现状,本文进一步探究不同省份的人口流动状况对缴费基数影响养老金收入的异质性。本文将31个省份分成人口净流入和人口净流出两组,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回归,引入人口净流入和社平工资的交互项,通过交互项的符号和显著性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回归结果发现:其交互项的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对于人口流入地区而言,缴费基数的增长对于养老金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是减轻的。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性,缴费基数随社平工资的增长而连年增长。随着缴费基数的逐年增长,会加重家庭的养老负担,为了维持家庭的合理消费水平,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将会减少私人储蓄,当私人储蓄减少至零的时候,家庭将采取“少缴、短缴、不缴”养老保险的方式维持当期消费水平,造成了制度性挤出,抑制了养老基金收入的增长。同时,对于人口流入省份而言,缴费基数的增长对养老基金收入的负面影响是减轻的。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第一,过去的文献都是基于养老保险政策费率来探究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本文在认为我国基本稳定的名义费率并不能较为科学地衡量缴费负担,故采用养老保险制度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缴费基数作为衡量缴费负担的变量;第二,考虑我国统筹层次较低,尚未实现全国统筹且我国人口流动较大,本文研究人口流动是否会加重或者抑制缴费基数对养老金收入的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低,碎片化问题严重,虽然目前有些省份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但是大多是省份仍主要以县级统筹为主,在实证分析部分采用了省级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