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医学交流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明清之际以传教士为媒介的中西医交流进行论述。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明清之际中西医交流的媒介---传教士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传教士作为中西医交流媒介的必然性,即时代的要求和传教士自身所具备的素质。介绍了传教士的传教策略,医药传教是传教士在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摸索出来的一种较为有效的传教方法。主要策略有入乡随俗,学习中国的文化;结交皇帝士大夫等阶层,走上层传教路线;传播科学,走知识传教路线等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传教士作为中西医交流的媒介进行了评价。对于来华传教士在中西医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全盘否定,必须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第二部分重点详细介绍了明清之际西洋医学传入的内容,其中包括脑神经学与人体构造理论的传入、西方医疗制度的介绍、西药的传入与制作、接种牛痘术的传入与推广等内容。并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医药传入的种种反应进行了分析。由于中西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医药的传入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有怀疑,有否定,有全盘接受,同时也产生了颇具特色的中西医汇通思想。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传教士在把西方的医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介绍到西方。本文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明清之际中医药的外传,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部分。主要介绍了脉学、针灸学与本草学的外传、中药的制作与外传、中国人痘术的外传等中医药外传内容,并对西洋传教士对中医药知识的看法进行了分析。由于文化生活背景、传教士自身的科学素养、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上的不同,传教士对中医药的看法呈现出了多样性。第四部分主要对明清之际中西医交流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融合性,以及中西医学在交流中地位的变化。西洋医学逐步取代中国传统医学,处于主导地位,而中医学则逐渐退居次要地位。最后但非常重要的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医疗经验的精粹,在世界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树立中医药的地位和影响不能动摇的信念,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