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不同材料来源乳酸菌极端环境耐受性及优良菌株益生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guo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裸鲤肠道、植物表面、土壤为研究材料,对其附着乳酸菌代表株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耐受性进行检测,探讨不同材料来源乳酸菌极端环境耐受性的差异,并对部分优良乳酸菌代表株的益生性能进行初步研究,以期筛选具有益生潜能的乳酸菌。  依照乳酸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点,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不同年龄的裸鲤肠道附着乳酸菌大致被归为4个属,分别是Lactobacillus、Leuconostoc、Lactococcus和Pediococcus,分属8个种主要为lactococcus lactis、pediococcus acidilactici、pediococcus pentosaceus、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lactobacillus sakei、lactobacillus fuchuensis、lactobacillus casei等,其中杆菌明显比比球菌多。  分别从裸鲤肠道、植物表面、茶卡盐湖土壤分离乳酸菌中选择48株乳酸菌代表株进行极端环境耐受性的检测。通过平板计数法以及比浊度来检测乳酸菌在极低pH、高盐浓度、极端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所有乳酸菌在pH1的极酸环境下都不能存活,大部分乳酸菌在pH2的酸性环境中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部分存活率达到70%,其中裸鲤肠道分离菌F2-2、F9-10、F12-66能够生长,显示极强的酸性耐受性,pH3的酸性环境下存活率普遍较高,甚至还能生长。在16%的高盐浓度下,多株乳酸菌存活率可达到50%以上,部分能够生长。50℃高温对乳酸菌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大多数乳酸菌不能存活,只有极少数乳酸菌能够在培养的前12个小时得以缓慢的生长。大多数乳酸菌在10℃的低温条件下都能够良好生长,0℃条件下几乎不能生长,但F2-1、F11-67、M1-8在培养168h后,OD值达到0.35,表现出缓慢的生长趋势,其中2株为P. pentosaceus。  通过纸片扩散法、平板计数法检测乳酸菌代表株抗生素敏感性以及对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结果显示乳酸菌主要对VA、GM、PB、CIP、PG有抗性,对CHL、AM、TE较为敏感。多数乳酸菌对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比较差,经过7h的人工模拟胃肠道环境后乳酸菌存活率比较低甚至全部死亡,其中N20、N7、N6、N1、qz1242耐受性比较强,存活率最高为61.11%,最低为31.95%,并且可以发现耐受性比较好的菌株大多数为Lactobacillus,其中存活率最高的为分离自土壤中的L. plantarum。  人工模拟胃肠道耐受性比较好的乳酸菌通过平板计数法来检测不同胆盐浓度下的耐受性。胆盐对乳酸菌的生长显示出抑制性,并且随其浓度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在0.1%的胆盐浓度下,乳酸菌的存活率比较高,甚至高达100%,小部分乳酸菌能够在含0.2%的胆盐培养基中存活,随着胆盐浓度增加到0.3%,大多数乳酸菌的存活率直线下降为0,耐受性极差。茶卡盐湖土壤分离乳杆菌N22、N19在0.3%的胆盐浓度下4h活菌数为2.70 logcfu/ml,具有一定强度的胆盐耐受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延展性好等优点,在国内外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钢材虽然不具备可燃性,但其导热系数大,耐火性能差,不加防火保护耐火极限只有0.25h,远达不到我国建
从铜污染土壤中生长的象草根内、茎内及土壤中分离出根内生菌34株、茎内生菌16株、土壤细菌14株,并根据菌株分离时菌落的形态特征及初始数量选择了12株可能的优势菌株,采用基于16S rDNA测序比对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菌株鉴定,发现其中有3株为假单胞菌属的细菌。研究发现这3株假单胞菌都具有较强的铜抗性,并可以在反硝化条件下产生NO。依据菌株对铜和抗生素的抗性,选择菌株S3和E2e作为基因工程菌株构建的出
苍白球作为基底神经节间接环路的重要中继核团,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对机体运动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