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磁场对Ln<,0.8>Sr<,0.2>CoO<,3>一氧化碳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ouNeverCh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研究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对一氧化碳的催化活性,该文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系列结构式为Ln<,0.8>Sr<,0.2>CoO<,3>(其中Ln=La、Ce、Nd、Sm、Gd、Dy、Eu、Er)稀土复合氧化物,运用XRD、拉曼散射、小角散射、BET、SEM、XPS、M-T、M-H等技术表征了它们的结构、晶粒度、比表面积、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存在的价态及其分布比例、磁性质的测量等,比较了在未加磁场和加了外磁场情况下一氧化碳的氧化活性.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催化剂除了Ce<,0.8>Sr<,0.2>CoO<,3>和Er<,0.8>Sr<,0.2>CoO<,3>外均为单相钙钛矿型结构.其中催化剂的粒度为纳米级,平均粒径介于38~122 nm;比表面积较大(4~14m<2>/g),平均孔径介于16.9~27 nm之间;从扫描电镜谱图得到采用该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分布比较均匀,表面大多呈现多边形,Eu<,0.8>Sr<,0.2>CoO<,3>的图片中有纳米柱存在(也可能时纳米管),催化剂有从铁磁相向顺磁相的转化,居里点在200~250K.活性评价得到,起燃温度随稀土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升高(除去Ce<,0.8>Sr<,0.2>CoO<,3>和Er<,0.8>Sr<,0.2>CoO<,3>).通过对A位掺杂不同稀土元素,发现A位稀土离子半径、电子构型、电负性等是纳米钙钛矿型ABO<,3>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未加磁场时La<,0.8>Sr<,0.2>CoO<,3>对一氧化碳(CO:O<,2>:N<,2>=2:2:96)的活性最好,在13O℃时转化率达100%;除了Er<,0.8>Sr<,0.2>CoO<,3>外,其它的催化剂在160℃到220℃间转化率都达到100%.在相同的温度下,外加磁场对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不同的影响,变化不明显.而Sm<,0.8>Sr<,0.2>CoO<,3>在100℃,在529G的磁场作用下活性提高到无磁场时的2倍.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用相同的方法制备了结构式为A<,0.8>Sr<,0.2>BO<,3>(其中A=La,Gd;B=Fe,Co,Mn,Ni,Cr)的催化剂,对它们也进行了部分表征,在Gd<,0.8>Sr<,0.2>FeO<,3>的扫描图中出现纳米柱.拟进行进一步揭示物性和催化之间的关系.详细的机理仍在研究中.
其他文献
由于环境污染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开发环境友好型洁净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可持续利用、能量密度高以及零污染的新型燃料,是未来化石燃料理想的替代物。在众多的制氢方法中,电催化裂解水制氢技术可以简便的大规模制备高纯度的氢气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需要高效的电催化剂以便能在低过电势下产生大的极化电流密度。铂以及铂基材料目前是世界上最好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但其储量稀少带来的昂贵价格严
学位
该论文研究的是一维光子晶体的几种特性和现象,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概述了光子晶体的研究进展,对近几年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如负折射及微结构材料等作了简要介绍.然后着重介
使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介质多层膜.对于不同的金属和介质膜材料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主要研究了TiO/Ag/TiO多层膜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对于TiO/Ag
分子马达是细胞内能够直接将贮存在ATP分子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参与物质输运的“纳米机器”。分子马达运动特性的研究已成为生物物理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研究较为深入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工艺符合现代的环保工艺,而且设备费用和维护保养费用较低,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领域,比如等离子体刻蚀和薄膜沉积,半导体加工、化工、医疗以及环保等许多科
该论文对当前先进的频率合成技术-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对直接数字频率技术的原理和概念,它和传统频率合成技术之间的差别,优点和缺点做了比较,展望了
该文研究了多孔硅在多晶硅的减反射、钝化、吸杂这三方面的特性,进一步制备了多孔硅太阳电池,并对其相关的特性做了系统的研究.首先,该文采用传统的化学法制备多孔硅,利用稳
汤川势V(γ)=-λexp(-α·γ)/γ在物理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等离子体物理的德拜-赫克拉势,原子物理中的库仑屏蔽势,固体物理中的托马斯-费米势等.因而,对汤川势束缚态的
该文简要评述了原子分子物理的学科地位及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介绍了类锂离子体系的主要处理方法及其取得的成果.全面介绍了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的主要思想及应用
理论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在自散焦介质中,强泵浦光可诱导与其共同传输的弱信号光聚焦.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诱导聚焦现象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迄今为止,相关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