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撰稿人”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这一写作群体的存在具有独特的意义。他们在场域限制之下的生存和写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和形态,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导致了诸多文学事件和文学现象的出现;他们的存在,甚至还直接影响到了当代作家体制身份的建构。因此,探讨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的生存与创作、成就与局限,不仅能展现现代作家所处的文学生态环境、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与细部特征;凸显商业运作与场域制约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而且对于把握当前作家的生存与写作困境、理解当前的文学生产机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为研究重点,将其放在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场域关系之中,进行整体化和系统性的研究。在辨析“自由撰稿人”作家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其产生背景、历史发展和队伍构成;结合场域理论研究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群体的身份特征、生存状况和写作特征;并以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由撰稿人”作家鲁迅、张恨水、张爱玲为个案,研究商业化写作和场域制约对他们的生活、作品、文学观念和精神世界所起的作用;进而呈现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和启示。  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自由撰稿人”作家作概念辨析及横向和纵向的历史梳理。在与自由撰稿人、职业作家、专业作家等概念的比较分析中界定“自由撰稿人”作家的概念;从晚清以来文化出版市场的发展、文学观念的变化及制度变革与法律保障等方面研究“自由撰稿人”作家得以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分四个阶段(清末民初为初现期、民初至40年代为繁荣期、50至80年代中为消失期、80年代中期以来为重现期)考察“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历史发展。  第二部分研究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的群体特征。首先,从文学与金钱关系上观念的变化、读者意识的形成等方面研究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的职业身份自觉。其次,研究“自由撰稿人”作家在现代文学30年余中的经济生活。指出丰厚的稿费、版税收入,让鲁迅等著名的“自由撰稿人”作家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获得了较多的自由。第三,研究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写作特征:一方面,政治身份、经济身份的相对独立给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带来了较多的写作自由,如多元化的写作立场、文学观念的自由表达、题材与艺术上的自由选择等。另一方面,现代文学的生产场域、文学权力场域、政治权力场域又让他们的写作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写作诉求的不同,又让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写作呈现出两种路向,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商业化基础上的启蒙式写作;一是以张恨水为代表的纯粹的商业化写作。张爱玲则两者综合,在纯粹的商业化写作中融汇雅俗、创造文学奇迹,成为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作家。  第三部分以鲁迅为个案,研究“自由撰稿人”作家鲁迅在商业化写作的基础上对启蒙精神的坚守。对鲁迅的“自由撰稿人”作家生涯以及其间的生存和写作状况进行梳理;根据鲁迅和北新书局之间的关系,分析文学生产场域对鲁迅的影响以及鲁迅的机智应对;以鲁迅在《申报·自由谈》栏目的杂文为例,探讨鲁迅对文学生产场域和政治权力场域的应对,以及场域关系对鲁迅的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影响;从鲁迅和左翼阵营的关系及其在“两个口号”论争中的表现出发,分析鲁迅对现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坚守。  第四部分以张恨水为个案,研究纯粹的商业化写作给张恨水带来的利弊。对张恨水的“自由撰稿人”作家生涯以及其间的生存和写作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张恨水写作所面临的场域制约,结合张恨水的报人生涯、作品的传播方式以及自觉的通俗文学立场分析其作品畅销的原因;以《啼笑因缘》为例分析张恨水通俗小说创作的商业化成功,从仓促急就、故事冗长、结构枝蔓,剖析不深、迎合读者、陷于滥调等方面分析商业化写作给张恨水小说带来的负面效应。  第五部分以张爱玲为个案,研究张爱玲纯粹的商业化写作所取得的惊人的文学成绩。对张爱玲的“自由撰稿人”作家生涯及其生存状况和写作目标进行梳理;从张爱玲身处的场域条件和张爱玲作品的内在特质两方面探讨张爱玲在40年代的上海红极一时的原因;从张爱玲作品的雅俗融汇和张爱玲本人的独立人格出发,探讨张爱玲在文学史、在女性写作和女性解放方面的意义。  第六部分研究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从现代知识分子立场、对文学本义的探讨、对现代文学的多元风格和雅俗并存的局面的作用,以及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历史意义;结合当代作家的写作困境和精神困境,分析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对于当代作家的启示;分析影响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的成就与局限的因素,探讨他们对于当下文学发展、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戒鉴意义。
其他文献
“接合”的概念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概念,在文化研究中,它已经获得了理论的地位,也就是“接合理论”。在文化研究的诸多研究模式中,接合理论发挥着支配作用,它对理解文化
摘要:情感分类是一项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分类技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评论信息杂乱的现象,方便用户准确定位所需信息。目前针对中文情感分类的研究相对较少,该文考虑将一些网络评论进行情感分类,判断一篇评论是正面还是反面。文本分类的机器学习方法较多,该文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进行分类。该文特点在于采用具有语意倾向的词并综合其词性作为特征项,采用TF-IDF的值作为特征项权值。实验表明,用这种方法对网上
我家附近有一个小面馆,老板是一位开朗的年轻男子,他说这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给自己的顾客煮出那碗让人销魂的面……rn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作为一名广播剧的创作者,吃完了那
期刊
1935年,陈云参加遵义会议后, 受中共中央的重托,到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情况,随即留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 1936年12月初,中共中央向代 In 1935, after Chen Y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韩国语中汉字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见汉字在韩国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占有重要地位,是辅助的交际工具和书写符号。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日益增多,学习汉韩两
本文以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其在句法、语义、语用、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特点。  首先,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现代汉语祈使类言语行为动词进
湖湘学派是二程洛学南传之后,南宋第一个理学学派,对南宋理学的发展有昌明之功,并对后来朱熹、吕祖谦等人的理学思想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界对理学家的文学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对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寻根小说”与“先锋小说”思潮几乎同时兴起。而史铁生的创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注意。相比“寻根小说”在文化中挖掘文学的“根”的含
本研究从海外用户方的需求出发,探讨当前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国际汉语教师需具备的胜任力及基于胜任力的师资培养模式。在汉语国际推广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观察、访谈、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