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的膈肌功能及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探索超声在慢阻肺患者膈肌功能评估中的价值以及膈肌超声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总共210例,其中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66例(男88例,女78例)、对照组44例(男30例,女14例)。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组织(GOLD)指南2021版,以患者症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及急性加重的风险进行分组,其中A组31例(男19例,女12例)、B组45例(男28例,女17例)、C组36例(男16例,女20例)、D组54例(男25例,女29例)。收集入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并采集患者的膈肌超声指标(膈肌厚度(Diaphragm Thickness,DT)、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 Thickening Fraction,DTF)、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gree Of Diaphragm,DD)及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2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评估并计算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评分(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 Score Scale,CAT评分)及改良呼吸困难量表评分量表(Modified Dyspnea Rating Scale,m MRC评分)。复查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的膈肌超声指标、肺功能指标、CAT评分。比较慢阻肺各亚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膈肌超声指标以及CAT评分之间的差异、分析评估慢阻肺组膈肌功能的影响指标以及膈肌超声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3.0进行分析,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慢阻肺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膈肌厚度指标比较五组间膈肌厚度指标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组膈肌厚度指标相近,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C组膈肌厚度及膈肌增厚分数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膈肌厚度及左侧膈肌增厚分数明显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膈肌增厚分数下降不明显,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慢阻肺各组与对照组膈肌移动度的比较在平静呼吸时,与对照组比,慢阻肺各组的左右两侧膈肌移动度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深呼吸时,与对照组比,慢阻肺各组的左右两侧膈肌移动度明显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平静呼吸时,慢阻肺组的左侧与右侧膈肌移动度数值范围相对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深呼吸时,A、B、C三组左侧膈肌移动度大于右侧,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组左侧与右侧膈肌移动度无明显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慢阻肺各亚组治疗前后膈肌功能变化A组患者的膈肌厚度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B组、D组治疗后膈肌厚度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左侧膈肌厚度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大,右侧变化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膈肌增厚分数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B组、C组的膈肌增厚分数在治疗后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膈肌增厚分数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在平静呼吸时,A组、C组的治疗后的膈肌移动度无显著变化(P>0.05),B组、D组治疗后的膈肌移动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深呼吸时,慢阻肺各组的膈肌移动度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膈肌厚度与膈肌移动度的相关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EV1/FVC是慢阻肺患者深呼吸时膈肌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其中左侧膈肌移动度[β=0.026,P=0.008,95%CI(0.011,0.042)];右侧[β=0.029,P=0.001,95%CI(0.011,0.047)]。5.慢阻肺患者膈肌超声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慢阻肺患者各亚组的右侧膈肌增厚分数与肺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慢阻肺组在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与肺功能各指标不具备相关性,与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6.慢阻肺组CAT评分与膈肌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T评分与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及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呈现显著负性相关(P<0.05)。结论1.动态评估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移动度具有临床可行性,可以辅助慢阻肺诊疗;2.超声作为一种非侵入,无创的检测手段,可以动态、实时的观察膈肌运动状态,用于对呼吸运动进行客观,直接的评价,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