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的基本特性及若干生物因子对挥发物活性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xq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水稻—褐飞虱—稻虱缨小蜂为研究系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就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的基本特性以及影响挥发物特性的若干生物因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 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水稻生育期所产生的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在不同品种的未处理稻株中,TN1相比Nabeshi对稻虱缨小蜂有更强的引诱作用,而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褐飞虱为害植株中,汕优63的挥发物比TN1的,对稻虱缨小蜂具更强的引诱作用;而Nabeshi、IR26和丙97—59等品种则明显弱于TN1。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受褐飞虱为害后,稻虱缨小蜂对生育期60天的水稻挥发物的趋性明显地强于生育期90天的。但在生育期30天与60天及30天与90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中,诱导性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 2) 褐飞虱虫口密度和为害持续时间对水稻挥发物的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当褐飞虱密度为1头、5头、40头和80头/稻苗并为害1天时,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无明显的引诱作用;当褐飞虱密度为10头和20头/稻苗为害1天时,水稻挥发物能明显地引诱稻虱缨小蜂。稻虱缨小蜂对不同为害时间的褐飞虱雌成虫(10头/稻苗)一稻株复合体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呈现从低到高,再到低的抛物线型。当为害1小时和2小时时,行为反应不明显;而在为害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时,行为反应显著或极显著,到为害时间为48小时和72小时时,行为反应又趋于下降。 3) 褐飞虱取食能诱导水稻挥发物系统性地释放,并且不同叶部受害所引发的挥发物的系统性强弱没有明显的差异。在稻株间隔离气味交换但根系相连的条件下,水稻挥发物的释放不显示群体性效应;但在保证气味相互交换而根系相互隔离时,在褐飞虱为害稻株边上放置2天的健康稻株,其挥发物比相应的对照对稻虱缨小蜂显示出明显的引诱作用。表明水稻个体间可通过挥发物而进行相互间的信号交流。 4) 与健康水稻的挥发物相比,虫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释放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在连续3天的试验中,挥发物的总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高—低—高—低”的规律性。在每天的14:00—16:00时,挥发物释放量达到最高;而在22:00-4:00时,释放量最低。同时,褐飞虱为害稻株的挥发物总量在白天明显地高于健康稻株,而在晚上则与后者差异不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就剖宫产手术采用阈下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对新生儿全身氧摄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
玉米穗腐病不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同时也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拟轮生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不仅直接造成玉米产量的损失,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状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对我所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门诊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
专科护士只有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面对面真心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血流量及穿刺部位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于血液透析内瘘穿刺
目的:研究急救重症颅脑外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样本数据,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n=24)与实验组(n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并威胁着水环境的健康,因此发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友好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绿色氧化技术成为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绿色氧化技术是指在温和条件下使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和绿色氧化剂来产生·OH, ·OH攻击水体中的污染物,将其矿化为CO2、H2O和无机盐。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高达21%,是一种最为绿色和经济的氧化剂。然而在常温常压下,氧气与有机物的反应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er)是一种对棕榈科产业和生态安全等都具有严重危害的高危险性林业入侵害虫。由于其世代重叠和成虫寿命均较长以及几乎终生可以交配
我院急诊输液留观室是集门诊输液、急诊留观、急诊输液三者为一体24小时值班制科室。具有人流量大,病种复杂、用药种类繁多、病人更换频繁等特点,这些都给急诊留观输液医疗安全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