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李占喜提出的“翻译过程中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理论框架下,分析作者如何准备、实施、回顾在骏丰频谱公司品牌规划讨论会上的交替传译实践。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们与国际社会在医疗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这催生了对精通外语同时又具备医疗知识的会议口译人员的需求。广东骏丰频谱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医疗保健产品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公司。作者很荣幸担当该公司研讨会的交替传译译员。其职责是为该公司的全体员工及来自澳大利亚的品牌规划师Kevin提供交替传译工作。本报告探讨作者是如何利用该理论来分析实践过程的。在译前准备阶段,作者从实际口译性质出发,有效地收集各种有关医疗保健领域的辅助材料,构建了相关的共享认知语境。在口译中,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寻找最佳关联,灵活地选择口译技巧,产出以确保听众认知和谐为中心的译文话语。在译后评估阶段,作者收集客户的反馈,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整个翻译任务既是作者为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演绎和译例分析。作者用实践译例来验证该理论体系对翻译动态过程的阐释力。采用“追溯法”分析多个实际医疗保健领域的口译语料,来追溯作者本人在口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在译例分析中,作者分析了主要翻译技巧:增译、省译、分译、合译、释义,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方案。本报在“关联——顺应研究路向”指导下对具体翻译实践进行分析与总结。在归纳分析后,作者进一步认识翻译过程中译员的动态思维活动,更准确地理解讲话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同时,对于怎样选择翻译技巧,做出语言选择,顺应听众的期待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本报告对于作者本人的学术研究和未来职业都有重要意义,或许能为医疗保健领域的口译员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