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5052铝合金复合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meinu9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复合材料的科研水平与制备工艺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众所周知,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增强铝合金层板(GLARE)已经在飞机上使用;同时,碳纤维/环氧树脂增强铝合金层合板也已经开发出来。然而,通过环氧树脂粘接的复合层板具有较低的界面结合强度,因此,层界面易发生破坏。此外,复合层板中的环氧树脂粘结剂具有易老化、高温稳定性差等缺点,这会影响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并限制其应用范围。因此,需要开发更具性能优势的复合层板来取代传统的CRALL复合材料,希望其在未来能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本文提出并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层板,并研究了它的结构和性能。本文选用5052铝合金板作为基体材料,T-300单向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连接剂采用具有良好塑性的ZnAl8合金,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层板是通过热压法制备而成的。本文研究了复合层板制备过程中的热压温度和热压载荷两个变量对复合层板力学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对不同工艺下制备的复合层板的层界面结合强度和室温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层板界面的微观结构以及粘接拉伸断口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层界面的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ZnAl8合金作为中间连接剂,通过热压方法可以制备出高的层界面结合强度和室温拉伸性能的碳纤维增强铝基层合板;(2)随着热压载荷的升高,不同热压温度下制备的复合层板界面结合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MPa的热压载荷下,400℃热压温度下制备的复合层板界面结合强度大于385℃下制备的复合层板界面结合强度,分别为11.06MPa和4.43MPa;(3)当界面结合强度较高时,复合板在纵向拉伸断裂时仅有较少的碳纤维拔出,碳纤维能起到较大的增强作用。在400℃和20MPa热压时,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较高,较多的碳纤维能起到应力传递的作用,抗拉强度可达到351MPa,与原始强度相比,提高了1.56倍。(4)在20MPa和400℃热压法制备的复合层板中,碳纤维没有与中间连接剂发生界面反应,同时,连接剂与基体板材的界面结合方式为冶金结合,而与碳纤维的界面结合方式为机械结合;(5)碳纤维与连接剂的润湿性与外加载荷密切相关,在400℃热压温度下,碳纤维与连接剂在10MPa时部分润湿,20MPa时能完全润湿,30MPa时仍然为部分润湿。上述结果说明,在合适的热压温度和外加载荷的作用下,可以为中间连接剂在碳纤维之间的流动和浸渗提供足够的动力,从而实现连接剂对碳纤维的润湿,形成强的结合界面。碳纤维增强铝基层合板的力学性能取决于层界面结合强度和碳纤维的完整性。当碳纤维受到损伤时,会降低其对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同时,当层界面结合强度较低时,碳纤维也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增强作用。因此,较高强度的结合界面、保持碳纤维的完整性是复合层板获得最佳力学性能的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从个体发展、个体差异、日常教学管理的角度都能说明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并且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
海洋的形成是地球生命起源不可或缺的条件,经过亿万年积淀的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藏资源和水文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陆地上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蕴藏着丰富
扛板归是一种中草药,近年来逐渐成为危害信阳茶园的恶性杂草。简要介绍了扛板归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分布、特性功能及茶园生产中的防除措施。
在低碳经济的倡导下,低碳物流应运而生。农产品流通同样也提出了发展低碳物流的要求。在介绍低碳物流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及技术层面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其中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位恶性肿瘤,而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第一位恶性肿瘤。随着分子时代的到来,针对肿瘤治疗的策略逐渐从“
分布式能源系统以节能、经济、环保和供能可靠等优势,在我国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利用率较低的今天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受并网难、技术不成熟等问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利益的充分实现。可以说,农民利益的实现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实现
对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报和控制,是目前煤炭、化工、石油、电力等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能源生产和运输方面,如何降低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