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用于解释作家与作品及其两者关系的一个概念,在宏观上可分为阳刚与阴柔两大类。张承志是当代文坛上从作家到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阳刚气质一面的作家。本文试图在“文气”论视野中考察张承志以阳刚为主的文学风格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以及这种行文风格对作家本人的影响。 本论文主要有五个部分,分别为导言、第一章“张承志的‘养气’路径”、第二章“张承志的‘文气’表现”、第三章“张承志‘文气’路的转进与收缩”以及结语。“导言”部分主要是对“文气”理论的发生、发展、阐释维度进行梳理,进而提出张承志在这一理论视野中获得研究的合理性和意义。 第一章从“文气”可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张承志的个人经历对其文学风格形成的潜在影响。首先是地域,主要围绕作者赖以立命的“三块大陆”展开,分析特定地理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其次是积学,丰富的知识积累不仅是作者的写作对象,也使其作品表现出开阔的视野。最后是外游,这是作者基于前两者基础上的选择,长期的游历开阔了作者的胸襟,使作品显出恢弘的气势。 第二章以作品为对象,从文本的语言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两个角度分析“文气”的文本表现。语言的跳跃性、高密度和色彩感反映了作者峻急、热烈的表达欲求,而作品人物与作家本人的相似性更突显了作者自身“文气”在人物形象上的显现。 第三章侧重于论述张承志偏于一端的“文气”风格对自身的影响,包括作家不同时期对表达形式的选择和对作家理性认识的破坏,同时以《心灵史》为例探讨作者对刚性“文气”的自我调整。 结语是对正文的总结,同时再次强调以“文气”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念阐释张承志这一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