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1-34PTH给药提高Kummell病患者循环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yhgniewvlfdjtoop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间断特立帕肽给药对Kummell病的治疗效果并检验给药过程中Kummell病患者循环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变化。方法:1、评估间断特立帕肽给药对Kummell病的治疗效果:首先选择满足Kummell病诊断标准并且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4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特立帕肽组(n=24)和双膦酸盐组(n=25);分别于基线时、给药6个月、12个月后:对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并测量骨折椎体的后凸角、前缘高度、椎管径和脊柱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集特立帕肽组和双膦酸盐组Kummell病患者的空腹外周血并测量患者血浆中的骨转换标志物的浓度;使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评估Kummell病患者的神经功能;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等级。2、评估间断特立帕肽给药对循环中MSCs的作用:在基线、给药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采集Kummell病患者的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方法检测循环中MSCs数量变化;随机从特立帕肽组抽取6例患者,在基线和给药1个月时抽取患者5ml外周血,培养单个核细胞并分离MSCs,进而经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的表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检验基线与给药1个月时成骨诱导循环中MSCs的成骨表型并评价细胞在体外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1、给药12月后特立帕肽组Kummell病患者的mJOA评分的均值、血浆中I型原骨胶原氮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和I型胶原β-碳端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浓度的均值、BMD的均值、骨折椎体的前缘高度和椎管径的均值显著性高于双膦酸盐组患者相应参数的均值(P<0.05),而特立帕肽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值和骨折椎体的后凸角均值则显著性低于双膦酸盐组的VAS评分均值和骨折椎体的后凸角均值(P<0.05)。在给药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患者椎体稳定性相关的参数均值(骨折椎体后凸角均值、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均值、椎管径)和骨量及骨强度相关的参数均值(BMD均值、血浆中PINP浓度均值)均显著性优于双膦酸盐组对应参数的均值。2、间断特立帕肽给药后Kummell病患者体内循环中MSCs数量显著性高于患者在基线时循环中MSCs的数量(P<0.05)。而双膦酸盐组患者在给药后体内循环中MSCs数量则与患者在基线时循环中MSCs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在体外诱导循环中MSCs成骨分化后,MSCs中I型胶原、骨钙素、Runx-2和OSX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诱导成骨后培养的6天内持续上调(P<0.05),并且间断特立帕肽给药1个月后获取的成骨诱导循环中MSCs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基线时成骨诱导循环中MSCs的对应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与基线时获取的循环中MSCs相比,间断特立帕肽给药1个月后获取的循环中MSCs在诱导成骨分化7天后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区域的面积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性增高(P<0.05)。与基线时获取的循环中MSCs相比,间断特立帕肽给药1个月后获取的循环中MSCs在诱导成骨分化21天后的矿物质结节的大小和钙盐沉积体积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1、间断特立帕肽给药对Kummell病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口服双膦酸盐;使用特立帕肽保守治疗能显著的缓解疼痛、增强骨折椎体的骨骼强度、阻止脊髓压迫的进展。2、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间断特立帕肽给药增加了Kummell病患者循环中MSCs的数量。间断特立帕肽给药1个月后循环中MSCs在体外的成骨分化能力较基线时增加。
其他文献
空间光孤子本质上是连续光波在自发衍射和非线性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其中(2+1)维非局域空间光孤子借助介质的非局域非线性不仅能够稳定自身的剖面形状和相位结构,还能够与其他
总结3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实行IABP辅助的经验,包括IABP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拔除IABP后的护理,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认为IABP的有效实施,可提高临床对心脏病患
笔者通过运用中医推拿手法、腰椎牵引、中药热敷综合性治疗方案,对腰腿痛患者70例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法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寻找能够有效改善治疗腰腿痛的治疗方法,及对改善腰腿痛功
在过去二十年中,我国城市经历的快速发展阶段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城市逐步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而存量土地的更新不同于增量土地的开发,传统街区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造就了一种特殊的场所精神。对此,当代中国的传统街区呼唤一套自下而上的系统而综合的微更新思维。本文以基于公众参与促进传统街区微更新的发展作为切入点研究传统街区的微更新策略,对当代世界和我国的传统街区更新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了思维放射性的自然表达形式,使学生借助词语、数字、逻辑等功能,运用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意识等功能,将知识与图形通过线条的方式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进行发散思维,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对知识的加工和处理。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
一、授课背景  学生对美国的历史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对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史实有了基本的认识,对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这节课我主要从不同的方面带领学生进入历史,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南北战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