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复合N-乙酰半胱氨酸丝素微球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构建一种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新型注射性植骨材料,并评价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空丝素微球,并用粒度仪测定微球粒径,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用空丝素微球吸附不同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确定最大理论载药率时N-乙酰半胱氨酸浓度,再将载有N-乙酰半胱氨酸的丝素微球载入磷酸钙骨水泥中,检测负载N-乙酰半胱氨酸丝素微球的磷酸钙骨水泥的体外释药性能;体外将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与N-乙酰半胱氨酸丝素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及生长。将单纯磷酸钙、丝素微球磷酸钙、N-乙酰半胱氨酸丝素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共3种骨水泥浸提液,以及含有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α-MEM培养基,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对照组仅用上述培养基培养,采用MTS法评估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1)粒径分析显示丝素微球直径集中在2-10μ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3.20μm,扫描电镜示复合骨水泥中的微球表面光滑平整,大小基本均一,散在分布,可见在制备复合骨水泥的过程中微球能保持稳定,不被破坏。(2)用丝素溶液作为固化液后磷酸钙骨水泥的初凝、终凝时间较用去离子水作为固化液明显缩短(P<0.05)(3)采用丝素微球、磷酸钙骨水泥作为药物双重缓释体系在前24 h累计释药(5.35±2.19)%,较对照组(13.45±1.04)%明显减少,28 d时对照组累计释药(37.64±1.73)%,实验组累计释药(18.99±0.92)%。(4)MTS细胞增殖实验中,各组材料浸提液对MC3T3-E1细胞的生长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示材料表面细胞形态呈梭型,生长情况良好。结论:1.丝素微球的加入使得磷酸钙骨水泥对药物的缓释速度得以减慢。2.丝素蛋白溶液可缩短磷酸钙骨水泥的凝固时间,提升操作性。3.复合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为骨修复生物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