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十年的城市社区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城市的主要住房市场从增量转为存量,众多老旧小区亟待改造。通过助推老旧社区改造和治理,可以自下而上地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优质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人民的公共福利和生活水平,最终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种具有不完全竞争性和不完全排他性的社区供给的准公共物品,是集中反映城市更新和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一个典型难题,但相较其他社区供给的准公共物品而言,除了具备一般准公共物品的特征外,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从类型学上来看是对准公共物品理论认识上的细化。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本身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的社区准公共物品供给提供启示。然而,对于如何促进老旧小区成功加装电梯这一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是一个难题。理论上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表面上是供给电梯,但实质上涉及到同一楼栋内具有垄断性公共空间资源的配置,就需求侧而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虽具备准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但难以实现俱乐部物品和公共池塘资源解决成本收益问题的一般方式。就供给侧而言,由于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居民的自利动机以及“一票否决权”的制度安排,导致在居民内部尤其是高层居民和低层居民间协商难以达成一致,不同意加装电梯成为唯一的“纳什均衡”。实践来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面临资金、审批、协商和技术等具体困境,导致加装电梯困难重重。不过尽管理论分析和实践反馈均表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以实现,现实中确实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那么这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具备哪些共同点、助推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本文选取了北京市三个加装电梯成功案例较为突出的社区进行研究,探寻其中的关键要素。最后,利用助推理论从基层政府这一主要选择设计者的角度构建起一整套选择体系,以期在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困境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利用作为行为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助推理论来破解该难题,有两个突出的优势:一方面,由于尊重人们的自由选择权,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基层民主自治;另一方面,该理论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政府对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更有助益的选择与决策。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特殊准公共物品的分析,提供了对于整个老旧小区公共事务治理的一般框架和理论指引,在具体社区治理过程中,可以借鉴类似的助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