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颅面骨和髂骨胚胎来源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和骨代谢水平。远中缺失同源盒基因(Distal-less homeobox,Dlx)和肌节同源盒基因(Msh homeobox,Msx)在骨代谢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尤其是Dlx-5和Msx-1。本研究对象为长期接受唑来膦酸药物的大鼠,通过检测其Dlx-5和Msx-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探究唑来膦酸对颅面骨和髂骨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2.建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动物模型,观察BRONJ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究Dlx-5和Msx-1在BRONJ致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36只雌性白化封闭群大鼠(Sprague-Dawley,SD)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2只。唑来膦酸组腹腔注射唑来膦酸(0.2 mg/kg),每周3次持续12周。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2周,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颅面骨(包括上颌骨、下颌骨和顶骨)和髂骨中Dlx-5和Msx-1的表达水平。2.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唑来膦酸组腹腔注射唑来膦酸(0.2 mg/kg),每周3次持续12周。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3次持续12周。12周后所有大鼠麻醉下拔除左下第一磨牙,临床观察拔牙创愈合情况。拔牙后8周所有动物被处死。对大鼠左下颌骨进行X线片检查和Micro-CT检查,探究其影像学改变。对下颌骨软硬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Masson染色,探究其组织病理学特点,进一步确定BRONJ动物模型。通过Western blot、RT-PCR技术检测Dlx-5和Msx-1在大鼠下颌骨拔牙创周围硬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分别与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比较,唑来膦酸组上、下颌骨中Dlx-5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上、下颌骨中Msx-1的蛋白和基因水平降低(P<0.01)。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唑来膦酸组髂骨中的Dlx-5和Msx-1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唑来膦酸组与其他两组比较,顶骨中Dlx-5和Msx-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它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拔牙后8周,临床观察发现唑来膦酸组大鼠拔牙创不愈合,并且实验动物口内可见死骨暴露。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证实BRONJ的发生。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唑来膦酸组拔牙创周围牙龈胶原纤维纤细。Western blot、RT-PCR检测结果显示唑来膦酸组拔牙创周围颌骨中Dlx-5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同时Msx-1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1.唑来膦酸作用下颅面骨和髂骨中Dlx-5和Msx-1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唑来膦酸对大鼠骨骼的影响存在位置差异性。与顶骨和髂骨相比,颌骨对唑来膦酸的应用最为敏感。2.腹腔注射唑来膦酸联合拔牙的方法能够成功诱导大鼠发生BRONJ样病变。在BRONJ动物模型中Dlx-5和Msx-1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能够促进骨形成,进一步破坏骨代谢平衡,导致拔牙创局部骨硬化,其在BRONJ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