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生成动力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信息化领导力长期以来被看成是校长个人的事情,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不利于信息化落实到实践层面的。教师是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落实到实践层面上最重要的环节,是信息化变革的实际代理人、创新者,信息技术的推广需要教师这个一线代理人的积极参与投入。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出有利于增强教师信息化变革意识,激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在与学生、同事、家长的沟通中利用信息化工具。学校信息化进程中教师领导力的发挥是不可或缺的,而教师在发挥信息化领导力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动力不足的原因。本文试图借助勒温的场动力理论从教师自身主体动力、学校制度结构、教师外在动力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生成的机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就我国目前中小学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现实依据。研究内容主要为以下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并陈述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第二章主要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相关研究综述,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相关文章进行梳理,从而找出影响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挥的因素,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三章从文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教师信息领导力动力的三个影响因素,一是,教师自身因素包括自我感知、自我需求、身份认同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四个方面,二是,学校制度结构主要从学校的组织层面,中层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因素、基层教师领导力方面展开。三是,教师外在动力因素的调查,包括校长的态度、同事的影响、学生的影响、学校信息文化氛围政策激励、时空机会。第四章主要是为了调查中小学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挥的现状调查,调查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教师自身因素、学校制度结构主要从学校的组织层面、教师外在动力因素的调查。为后面的策略提升打下现实基础。第五章主要提出了中小学校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策略和途径。通过研究发现,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生成需要学校制度作为保障,同时需要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内部动力因素,还需要外在因素的促进。
其他文献
二战结束后,苏联很快恢复了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在意识形态和发展战略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给予了中国很多援助,中国也曾派遣工人到苏联进行社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如“蜀道难”。调来调去,总摆脱不了“搞什么亏什么”的境地,农民甚感苦闷。今年,一些地方欲压缩市场滞销的早籼稻而改种其他,可因为决心难下,只好照搞“老一套”
分析了双调谐滤波器元件参数对串联谐振频率相对灵敏度,推导了双调谐滤波器等值频率偏差公式,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并且以静止无功补偿SVC中5次、7次谐波为例,设计了双调谐
本文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及贸易地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测度了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自由化程度和竞争地位,同时,基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存在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