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这个百花园里一个靓丽的、独特的花朵。从原始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帛画人物绘画,到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到“盛唐”和五代之画,直到现代的新兴画派,它以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与永恒的艺术魅力屹立于美术之林。
人物画画面的安排大都取决于所处的年代和社会环境,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有着不同的含义。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人物画,在画面中人物的比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着大小之分。
决定画面中人物大小之分的因素,主要有两种:尊卑、主次。尊卑是以在人物比例上以尊大卑小的形式显示地位和身份的不同,强调的是人物身份上的尊贵与卑微、地位上的高等与低下,人物之间具有对比的、阶级的特点。主次是以主大次小的形式体现人物主次程度的不同,突出的是人物关系的重点与一般,画面意境的主题与陪衬,人物之间具有联系的、平等的特点。
本文创新点在于提出人物画中尊卑、主次是决定人物比例大小的决定因素,并从图示分析入手概括出人物比例大小受尊卑影响的五个发展阶段及主次表现手法的四种诠释形式。艺术作品中,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比例大小,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反映出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也体现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物的精神诉求。用人物比例大小来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契合,探讨艺术与历史的联系,从而在人物的“大小”中深化主题,在深化主题的人物中和谐“大小”,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进步,达到感悟历史、体悟艺术,陶冶精神情操的人文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