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典型耐热钢及合金蒸汽氧化行为研究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先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电站锅炉蒸汽参数的不断提高对高等级耐热钢和高温合金综合性能提出新的挑战。调查发现:多数已投运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的典型耐热钢发生了日益严重的氧化皮快速生成及剥落现象,而且,未来先进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候选的典型高温合金的蒸汽氧化行为也亟待研究,因此,必须揭示现役和先进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典型耐热钢及合金的蒸汽氧化机理,研究其蒸汽氧化行为及抑制防控技术,才能确保电站锅炉长周期安全高效运行。
  作者以现役和先进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典型耐热钢T91/T92、Super304H、TP347H、TP347HFG、HR3C和合金Haynes625、Haynes617、Haynes282和Haynes120为研究材料,以可持续运行的高温蒸汽氧化装置和高精度热重实验装置为实验平台,在高温流动蒸汽中进行氧化实验获得不同状态下材料的氧化增重曲线。通过氧化动力学曲线得出高温合金的反应激活能,结合材料表面氧化物微观组织的变化,获得耐热钢和高温合金的蒸汽氧化规律,提出了奥氏体耐热钢早期和长时氧化模型,并研究合金元素、晶粒度和冷加工处理工艺对抑制高温蒸汽氧化过程及行为的影响规律。
  (1)在高温蒸汽中耐热钢的氧化动力学均符合抛物线氧化规律,说明耐热钢的氧化过程受扩散控制,且氧化速率随着耐热钢中C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同等条件下马氏体耐热钢的氧化增重比奥氏体耐热钢高一个数量级。蒸汽氧化初期奥氏体耐热钢表面氧化物主要由(Fe、Mn)Cr2O4、Cr2O3和偏析元素Nb的氧化物构成,突破了奥氏体耐热钢早期氧化生成Cr2O3的传统理念,发现了合金元素Mn和Nb积极参与奥氏体耐热钢早期氧化行为的事实。最后,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深度分析Fe、Cr、Mn和Nb元素的分布规律和热力学吉布斯反应自由能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奥氏体耐热钢在高温蒸汽中的早期氧化模型。
  (2)奥氏体耐热钢长时氧化后表面氧化物主要包含以Fe的氧化物为主的氧化外层和以Fe-Cr-Ni复合氧化物为主的复杂的氧化内层。奥氏体耐热钢早期形成的富Cr保护膜的局部失效诱发了耐热钢的快速氧化过程。同时发现奥氏体耐热钢中Nb(C, N)沉淀相与金属基体的界面处为富Cr保护膜的薄弱点。进一步对超超临界压力下分别工作12000h和34696h后的过热器的奥氏体耐热钢10Cr18Ni9Cu3NbN的蒸汽氧化段微观表征实验验证了以上发现,并提出奥氏体耐热钢长期蒸汽快速氧化模型。
  (3)通过氧化物微观表征和扩散理论计算发现以晶界为Cr离子主要扩散途径的增多利于快速形成富Cr氧化层,并且提出了TP347HFG和TP347H在高温蒸汽中的氧化模型。经冷加工处理的TP347H通过减小有效扩散距离和晶界附近增多的位错提高Cr离子的向外扩散速度,从而在氧化早期形成富Cr的氧化保护膜。
  (4)研究表明:4种高温合金的抗蒸汽氧化性能优于奥氏体耐热钢。高温合金的氧化动力学均符合抛物线氧化规律,说明其氧化过程受扩散控制。结合微观表征和氧化物的稳定性计算,发现高温合金表面氧化物主要由以Cr2O3、MnCr2O4为主的氧化外层和以SiO2、TiO2和Al2O3为主的内氧化层组成,其中含Ti的高温合金Haynes282和Haynes617,富Cr氧化层外有TiO2氧化层,并且高温合金氧化前沿主要是氧化物Al2O3。Haynes282氧化速率明显高于其他高温合金,归结于形成Ti掺杂的Cr2O3氧化外层。
  (5)高温合金中Al含量决定了合金中最大氧化渗透深度;Ti侧重于分布在氧分压较高的位置,尤其是氧化物与蒸汽界面和晶界交汇处;富Cr氧化层与金属基体之间连续稳定的富Si氧化层提高了高温合金的抗蒸汽氧化能力。发现了元素Al和Ti加速氧化而元素Si减缓氧化的规律,并提出适当提高Si含量以改善合金抗蒸汽氧化性。
  (6)通过对超超临界压力下分别工作12000h和34696h后的过热器的奥氏体耐热钢10Cr18Ni9Cu3NbN的蒸汽氧化段表面氧化物的微观表征,发现蒸汽侧氧化皮外层为铁的氧化物,内层为复杂的Fe-Cr-Ni的氧化物,与实验室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氧化物层与基体前沿发现大量微裂纹,这可能是电站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负荷变动引起的疲劳开裂。氧化外层与内层之间的氧化物尺寸差异、孔洞长大聚集及氧化层与基体之间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的耦合作用导致了氧化外层的开裂与剥落。
  本文作者系统研究了典型耐热钢及合金的蒸汽氧化行为,揭示了典型耐热钢及合金的高温蒸汽氧化机理,可以指导现役和先进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典型耐热钢及合金高温受热面的长周期安全高效运行。
其他文献
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而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其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板书的概念  板书是教师为一定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板书的具体作用  1、突出重
期刊
笔者毕业前在站前小学实习。在这期间,区里组织的小学英语疑难问题研讨在站前小学举办,站前小学Mr.Bear参与了其中一节语音课的教学。笔者有幸学习和经历了Mr.Bear这节语音课的产生到逐步完善的整个过程,收获颇多,让我明白了,其实简单是另外一种美。  【第一次修改】:简化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老师能否成功上好一节英语课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过低,课堂会显得单薄,孩子学习没
期刊
【摘要】在支部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中,笔者在北京市延庆县康庄中学见到“格物致知”的牌匾,参加过几次主题党日活动后,对“格物致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文已三次活动为例,论述活动如何在“格物”里,做到“致知”的。  【关键词】格物致知 党日活动 纪实  第一次理解“格物致知”这四个字是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康庄中学的校门口的牌匾上,通过几次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格物致知”很好滴诠释了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格物
期刊
【摘要】1941年,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指战员披荆斩棘,艰苦奋战,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 “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也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宣传推广,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理论家、音乐活动家的赵沨,对中国音乐理论及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音乐的起源、音乐的本质的追问、对音乐内容与形式问题的追问,研究分析赵沨早期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赵沨 音乐美学  中国著名音乐家赵沨,对中国音乐理论界有着许多的影响及贡献。他的研究涉及音乐美学、音乐本体论、音乐评论等。此外他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音乐美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对
期刊
【摘要】《关雎》是国风的第一首诗,亦是《诗经》的首篇,因而历来被学者们所重视。但对《关雎》主题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各个时期却不尽相同,大致有“后妃之德”说、“讽君刺时”说、“夫妇婚配”说、“民间恋歌”说,“求贤”说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是因为大多学者都是站在一定的社会,阶级立场上,带着意识形态来分析诗作的,难免会受主观心理暗示的影响,有先入为主之嫌,曲解诗歌的原意,有的甚至以点带面,牵强附会。
期刊
【摘要】朋辈榜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途径,通过朋辈的先进典型,让大学生消除了榜样的疏离感,增强了榜样作用的发挥,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本文以史怡杰为案例分析朋辈榜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方式,并展开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榜样 大学生 思政教育  “朋辈”一词最早来源于心理学领域,原本指的是有相同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共同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的群体。20世纪六十年代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点拨和激发,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以情会文,从而打开作者的情感之门,进入文本,理解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关键词】朗读 音乐 想象 文本 入情入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点拨和激发,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以情会文,从而打开作者的情感之门,
期刊
【摘要】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总是带着严肃、生硬的色彩,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也给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论证方式,综合阐述了新课改下学生语文课堂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发散性思维  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应该积极迎合新课改的要求,营建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渗透在语文课堂中
期刊
【摘要】培养初入学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融师生之情营班级之和谐氛围,抓时机,玩中说。创设情景,让孩子们想说。寻契机,利用现成教材,学着表达。利用现成教材,学着表达丰富语言,消除教学和生活的隔阂,丰富说的内容。由易到难,启发思维,发展语言。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初入学的儿童,正处在语文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识字少,不会书面语言,给他们的语言交流带来一定的障碍。我们老师,带领他们从说开始,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