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研究奶牛产后早期子宫内膜炎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奶牛子宫内膜炎对奶牛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方法:本研究在调查病史、临床症状观察结合直肠检查的基础上,应用B超辅助诊断了奶牛临床子宫疾病,主要对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子宫积液、子宫肿瘤、慢性子宫内膜炎粘膜增生进行了声像图的描述,为后期试验打下基础。随后在西部牧业中心牛场和西部准噶尔牧业牛场进行课题的研究,两个牛场各选取产后牛22头,在产后早期阶段(产后第1-35天)应用B超进行了跟踪检查(产后11d之前2d一次,后期5d一次),测量了子宫颈直径和子宫角壁厚;B超跟踪检查的同时,对这些奶牛跟踪采血(产后第1-35天),2d一次,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E2、P4、FSH、IL-8和TNF-a浓度,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选取产后屡配不孕奶牛32头,使用子宫充盈B超探查法、子宫回流液检查及尿液检查来对奶牛是否患隐性子宫内膜炎进行诊断,对诊断出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使用土霉素注射液和新宫得康进行了治疗。结果:经过对387头患临床子宫疾病的奶牛进行B超扫查,分析建立了奶牛临床子宫疾病的典型声像图,对产后早期奶牛子宫颈纵径和子宫角壁厚的监测结果表明:头胎牛正常组与子宫炎组产后早期子宫颈纵径和子宫角壁厚差异不显著(P>0.05);经产牛正常组与子宫炎组产后早期子宫颈纵径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正常组与子宫炎组子宫角壁厚在产后第7天差异极显著(P<0.01),在其它产后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正常组和子宫炎组奶牛血清E2浓度在产后第9天和第35天差异显著(P<0.05),在产后其它阶段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正常组和子宫炎组奶牛血清P4浓度在产后第27天差异显著(P<0.05),在产后其它阶段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正常组奶牛和子宫炎组奶牛血清FSH浓度在产后各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正常组与子宫炎组奶牛产后早期阶段(第1-35d)血清中IL-8和TNF-a浓度都差异不显著(P>0.05)。对疑似隐性子宫内膜炎奶牛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使用子宫充盈B超检查法和子宫冲洗液结合的方法来诊断隐性子宫内膜炎,检出率更高,诊断结果也更为准确。治疗药物土霉素和新宫得康都表现出较好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B超可以辅助诊断奶牛临床子宫疾病,奶牛产后早期不同阶段子宫颈纵经、子宫角壁厚及血清中E2、P4、FSH、IL-8和TNF-a浓度变化都可作为奶牛产后早期子宫炎监测及诊断的参考指标。应用子宫充盈B超检查法结合子宫冲洗液的方法,可以准确诊断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