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C表面成像技术对胎儿室间隔缺损右室面位置及毗邻结构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 STIC表面成像技术重建胎儿 VSD的室间隔右室侧立体剖面,观察VSD的位置及毗邻结构,评估其在临床决策中的优势和对常规超声的指导作用。  方法:20例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VSD的胎儿,应用STIC技术进行容积数据采集。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和STIC多平面模式获得胎儿四腔心、五腔心和大动脉短轴切面,并观察缺损的位置。使用表面成像模式观察胎儿VSD的位置及右室侧毗邻结构。  结果:根据STIC表面成像技术观察到的结果,在原分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更精细的VSD超声分型,膜周部12例,其中:单纯膜部型2例,膜部融合型1例,膜周偏流出道1例,膜周偏流入道2例,膜周向流出道延伸3例,膜周向流入道延伸2例,膜周向流入及小梁部延伸1例。肌部8例,其中:单纯小梁部2例,小梁偏流入道2例,小梁偏流出道2例,肌部流出道型2例。STIC表面成像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VSD的具体形态,位置及右室侧毗邻结构。并通过该技术与二维切面的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位置的缺损在各切面的显示情况。  结论:STIC表面成像技术可以清楚的显示VSD的形态、位置及毗邻结构,并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VSD超声分型,为产科与心脏外科正确评估VSD提供更多的信息。该技术还可以指导常规超声对于VSD的诊断,有助于低年资超声医师快速掌握VSD的解剖结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评估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治伴有较高角膜散光(-1.5D≤角膜散光≤-3.50D)的近视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
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AD在全球的发病率将逐步提高,给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患者血清中出现的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多个器官或多个系统的损害。SLE的临床表现复杂,根
目的了解2006~2009年武汉同济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动态观察其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从β-内酰胺酶及外膜孔道蛋白(Out Membrane Protein,OMP)方面对13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以了解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06~2009年临床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