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交互和传播的速度与手段日新月异、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社会逐渐构建起立体式的信息网络,因此与企业有关的商标、产品信息等要素都能更为便捷地传播到市场中,为企业获得商业机会赚取商业利益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容易引起混淆的信息也更容易进入市场。近年来,企业名称与商标相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名称”作为市场上不同经营主体最重要的辨识标志,“商标”则是产品以及服务直接面向市场的区分标志,两者均是消费者辨识商品及生产企业的重要途径。一些企业在宣传自身过程中无意识地侵犯了其他企业的商标,而另一些企业则是为了牟利,刻意追求“蹭名牌”的效果,以达到“搭便车”的目的。无论出于何种意图,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商标权利人以及消费者的利益,更破坏了市场的有序竞争,给新时期我国市场优化创新、结构调整造成了巨大阻碍。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企业名称与商标权权利冲突的问题,出现了不少法院之间对侵权性质认定相左的案例。我国主要通过《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两部法律来规制各种商标权侵权以及相关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但两部法律均缺乏对相应侵权行为的构成的概括性描述,使得侵权行为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受制于商标以及企业名称取得过程中商标局与工商总局之间存在信息共享缺失,导致从源头上无法控制企业名称与商标相似情况的出现,为日后出现侵权行为埋下了隐患。因此,基于对商标权保护的重要性,加快研究和解决商标权保护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是当前非常紧迫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名称对商标权侵害这一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案例的阐述与分析,引出案例中体现的争议点;其次,通过分析权利冲突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探究企业名称对商标权侵害行为构成商标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从法律以及行政角度提出解决建议;最后,站在企业实践的角度,研究如何保护自身商标权权益免受侵害,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合理的构建保护商标权体系的建议。本文从司法实践角度出发,聚焦利冲突发生的外在形式、产生原因及法律定性等问题,对权利侵害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日常工作经验,从司法、行政及实践多个角度提出对权利冲突的应对策略,以期对企业名称与商标权利冲突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