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女性旌表制度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nr0op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旌表女性的现象,自秦汉时就已出现,历经数朝,日趋成熟,并发展为女性旌表制度,明清两朝继承并发展了该制度。明初女性旌表的资格仅限于“委巷妇女”,随后,命妇不旌和已殁不旌的限制逐渐被打破。因女性旌表程序较为繁琐,官吏谎报等弊端层出不穷。地方士绅积极编写方志“列女传”。根据明清两朝宜荆方志的记载,一共有9725位女性载入方志“列女传”,其中有7580位加以正式旌表,有2145位只是载入方志。朝廷对符合要求的女性进行旌表,赐予其建坊、进入节孝祠的荣誉,地方官员多是采取颁发匾额的方式进行表彰。同时家族也将这部分女性记入族谱中,以示赞扬。由于朝廷和地方官的推动,家族对女性行为的规范和引导等原因,明清宜荆地区女性旌表人数大增。明清两朝宜荆地区的女性旌表人数变化巨大。明朝人数平稳增长,清朝则成倍增长。由于太平天国的战乱,宜荆地区的旌表女性人数在咸丰、同治时期达到高峰。清朝宜荆地区方志“列女传”记载的人数是明朝的44倍多,节妇的数量是明代的48倍多。另外,宜荆地区明朝节烈之比约为8比1,清朝节烈之比约为2比1。明清宜荆女性旌表方式以个人旌表居多,也有多人旌表。道光时集体旌表兴起,特别是旌恤成为了旌表太平天国运动中殉难人员的主要方式。明清宜荆女性旌表的对象主要是平民,官宦家庭受旌表的比重不断降低。女性旌表的等级受到夫家或娘家阶级以及旌表类型的双重影响,明朝对于烈妇(女)授予的旌表等级更高,清朝则重视孝妇(女),节妇作为旌表中的大多数,反而被忽略。明清宜荆的女性旌表是江南地区旌表制度的缩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迎合了统治者对女性旌表制度的设想。但细究明清两朝主导的女性旌表政策,又各有不同:明代旌表女性人数众多,贞节文化盛行;清朝初期通过旌表女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但太平天国运动后,旌表女性的权力逐渐控制在地方政府手中。总之,明清两朝是通过放宽资格和突破限制,才使得旌表的女性人数大增。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环境是一种独特的环境,具有自己的本质特征。它可分为以社会因素为主的人文环境和以自然因素为主的人文环境,以社会因素为主的人文环境起着主导性作用,以自然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培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类,其中元认知策略的作用在整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类
跨入2008年,塑料袋生产行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考验——从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提出基于自相关和混沌理论相结合的微弱线谱检测方法,对微弱信号进行自相关处理并进行初步消噪,输入到处于临界状态的混沌系统中进行微弱线谱检测。该方法利用相轨迹内径确定
高原地区的气候与一般地区的气候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高原地区公路路面养护的方法与要点与一般地区也存在差别。在实际的公路养护工作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各种环境的综合作
本文综述了疏水缔合型水溶性局分子的合成与表征方法,文中介绍了在合成过程中提高油溶性单体和水溶性单体的混溶性以及疏水基团均匀分布的方法。并简述了用核磁共振、紫外光谱
用GC-MS对黄皮桔(Sinocitrus chuana Hort)果皮中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葛缕酮、长叶烯、雪松烯在柑桔属植物中首次发现。同时采用气相层析法,分别对新鲜果
本文以铜陵市为例,分析了其在1996-2004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及程度变化,并通过主成分和多元回归分析指出短期内影响铜陵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经济发展、人口增
本文通过介绍褶皱构造(包括形成原因,形态等),分析褶皱构造对煤层造成的影响,找到应对褶皱构造影响的有效途径,提出煤层开采过程中应对褶皱构造的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材中选取的榜样人物对学习者有终身影响。本研究以批评性语篇分析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我国当下广泛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榜样人物角色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