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氟替卡松的合成与质量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种合成的三氟取代糖皮质激素,为高度选择性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梗塞性肺炎、特应性皮炎等。本文介绍了丙酸氟替卡松在治疗鼻炎、哮喘和慢性梗塞性肺炎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吸收、分布、消除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急性毒性反应;以及丙酸氟替卡松的主要适应症和疗效。本文采用氟米松为原料,以高碘酸进行氧化,氧化产物以丙酰氯进行酰化后,与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酰氯发生取代反应,然后以甲醇进行醇解并用溴氟甲烷取代,最终得到目标产物丙酸氟替卡松,并对反应条件进行初步的优化,总收率以氟米松计57%。合成的产品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吸收光谱确证结构。热分析结果表明,丙酸氟替卡松不含结晶水,熔点与文献值一致。之后对丙酸氟替卡松进行质量研究。按《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方法,测试了丙酸氟替卡松的理化常数,如溶解性、熔点、紫外吸收光谱、百分吸光系数等。丙酸氟替卡松在DMSO和DMF中易溶,熔点为278℃~280℃,在甲醇中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37nm,百分吸光系数为362.33。选择以甲醇-0.01M磷酸氢二铵溶液(以磷酸调至pH3.5)-乙腈(50:35:15)为流动相,考察了最低检测限,实验表明丙酸氟替卡松的最低检测限为0.56 ng;并通过对样品进行高温、酸、碱、氧化等破坏性实验,考察了该方法对有关物质检查的专属性,经考察该方法用于丙酸氟替卡松的有关物质检查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含量测定也采用HPLC法,通过对该方法的线性、重复性、稳定性等的考察,丙酸氟替卡松在7~35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A=11587C-3296.3,相关系数r=1.000;稳定性试验表明丙酸氟替卡松在8小时内是稳定的,RSD为0.81%;同一样品连续进样5次,RSD为0.57%,表明重复性良好;结果显示采用所选方法测定含量结果准确,操作简便,三批样品的含量均符合要求。对样品进行了高温、高湿、光照等影响因素考察。高温在200℃的条件下,高湿在25℃、相对湿度为92.5%的条件下,光照在照度为4000 lx±500 lx的条件下进行,分别于第5、10天取样考察。在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进行加速实验,于第1、2、3、6月取样考察;在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长期实验,于第3、6月取样考察。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丙酸氟替卡松在高温、高湿、强光照下均稳定;加速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样品在6个月内未发生明显变化。根据质量研究的结果,拟定了丙酸氟替卡松的质量标准草案。
其他文献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展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及社会生活,体现了民众的思想情感、生活智慧、文化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等各个方面。其蕴藏着的民众审美、
本文设计合成了含阳离子基团以及肉桂酸酯功能基团的螺吡喃类光致变色染料,通过考察其结构特点,研究了染料结构与其光化学行为的关系。同时考察其阳离子功能基团和肉桂酸酯基
本文通过盘点2007年以来的网络大事,分析了激发网络舆论议题"焦点"的特征,发现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舆论事件,网络舆论事件存在明确的"焦点",并且通过分析舆论焦点产生的原因,认
经与解经文体是与私家著述相伴而生的,先秦诸子中的解经文体目前仅见经解、经说二种。经解体可能是师徒授受的讲义或记录,经与解应非一人一时之作;经说体之“说”是作者为使经文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检测异丙托溴铵中硼的含量,进行了原料药(异丙托溴铵)中硼杂质残留检验方法开发的研究。通过配制系列标准溶液,验证标准曲线方程和相关
详细论述动力吸振器的建模过程,并给出n级并联和n级串联式动力吸振器优化的通用模型。介绍动力吸振器的定点优化和数值优化两种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Matlab语言编写通用
随着经济危机的远去,国内经济强劲复苏,职业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调整专业设置,使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注重实践教学,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进校企合
对近几年具有代表的中外文献进行了学习研究,论述了输电线路故障诊断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故障识别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小波分析和熵理论在电力系统暂态处理中的应用。目前的理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人员档案、技术档案、行政档案不同的档案都有着其不同的重要作用。在过往我国的档案介质一直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纸
<正>钟怡雯(1969—),祖籍广东梅县,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的小镇,在柔佛州长大。1988年赴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就读,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台湾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