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设备在中药生产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回顾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别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动态,分析了中国中药生产落后的现状及产业化形势,总结和论述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生产中应用的优越性及其必要性.论文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SCCO<,2>流体萃取亚麻籽油的溶解度模型和溶质扩散模型,理论和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文讨论了基于液液超临界萃取热力学相平衡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该文作者通过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装置在取釜的密封结构、管线和设备的合理布局和改进,将原来应用食品和香料的萃取系统改造为可用于萃取中药的系统,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中药柴胡、亚麻籽、丹参降香为萃取对象,对柴胡挥发油及皂甙、亚麻籽油、复方丹参降香为提取物的超临界CO<,2>萃取进行了工艺研究,分别提出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是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等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新型电池材料能否成功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不仅与材料自身的电化学性能有关,电池各组件间的相容性都将影响体系的综合性能。离子液体电解质由于具备一系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成为锂二次电池电解质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新型离子液体的开发、物理化学性质的考察等方面,相容性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就负极材料Li_4Ti_5O_(12)而言,离子液
为了提高坦克、自行火炮等军用车辆在现代战争中的防护能力,该文进行了军用车辆发动机排气红外抑制装置的模拟研究.论文从流体力学和化工热力学出发,建立了军用车辆排气红外
实现微藻生物固碳,建立以CO2为原料、以太阳能为能源,大规模生产大宗食物、柴油、化学品的固碳产业是目前工业研究的热点,提高微藻生物量产率、降低营养盐成本是固碳技术能够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本文以一株产油绿藻(二形栅藻)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烟道气等低浓度C02混合气体传质特性的研究,提出了吸收强化的策略,以期解决微藻规模化培养过程中CO2利用率低和补碳能力不足的问题;实验考察了
兴奋收缩耦联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发挥有重要意义。成熟的心肌细胞有其自身的特性,在成熟的心肌细胞中,质膜(PM)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与肌浆网(SR)上的Ryanodine受体(RyR)并列紧密
针对目前国内药用植物的提取普遍存在提取率较低,提取时间长,产品纯度差,生产水平较低等缺点.发展一种新型的高效经济的药用植物提取新工艺是十分必要的.该文选择药用植物中
采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日平均资料,对2003-2012年阳江市29次暖区暴雨过程按切变线型、低涡型和分别出现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南风型
采用微波辅助水溶液法,以丙烯酸、聚乙烯醇为单体,分别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膨润土、淀粉共聚合成三种高吸水性树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酸/聚乙烯醇、膨润土/丙烯酸/聚乙烯醇和淀粉/丙烯酸/聚乙烯醇树脂。合成的AMPS/丙烯酸/聚乙烯醇树脂的吸去离子倍率为960 g/g,吸生理盐水的倍率为118 g/g,在一价盐溶液中的吸液规律为NaCl> KI>KCl。在不同